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夏季干湿型热浪天气时空分布及环境舒适度评价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summertime dry/wet heat wave events and evalu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mfort level in 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邓悦[1,2] 屈文军[2]

DENG Yue;QU Wenjun(Guangxi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Center,Nanning 530022,China;Department of Marine Meteorology in College of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Sciences,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Qingdao 266100,China)

机构地区:[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广西南宁530022 [2]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海洋气象学系,山东青岛266100

出  处:《海洋气象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7YFC1404200,2017YFC1404100);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GSF111066)。

年  份:2021

卷  号:41

期  号:2

起止页码:34-4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基于中国气象局对热浪天气的定义并参考地理分区和热浪日湿度分级标准,定义连续3 d以上地面最高气温≥35℃的天气过程为热浪,选取1960-2018年476个地面气象站观测数据研究中国夏季干热型和湿热型热浪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夏季热浪日数除新疆外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江南地区夏季热浪发生日数最多(年均15 d)。温湿指数和人体舒适度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江淮地区热浪天气期间环境舒适度最差,热浪天气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更显著。相对于内陆地区,沿海地区因海风影响午后气温显著降低,有利于缓解热浪天气的影响,因而沿海站点夏季热浪日数比邻近的内陆站点偏少。除黄淮地区外中国大多数站点热浪日数均呈现增加趋势,江苏、浙江沿海、广东、重庆、海南、新疆及广西东部热浪日数增加趋势显著(1~5 d·(10 a)^(-1),α=0.05);中国东部和东南沿海湿热型热浪增加趋势显著,增幅达1~5 d·(10 a)^(-1);浙江、江西北部、甘肃、新疆等地区干热型热浪日数显著增加(α=0.01)。1990年以来全国夏季热浪天气发生更为频繁;其中2000-2009年间干热型热浪日数偏多,而2010年之后强湿热型热浪日所占比例增加。

关 键 词:干热型和湿热型热浪天气  环境舒适度评价  时空分布  变化趋势  海风

分 类 号:P49[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