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黄河三角洲“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空间分异机制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Its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Ecological-production-living’ Land Use Transform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韩美[1] 孔祥伦[1] 李云龙[1,2] 魏帆[1] 孔凡彪[1] 黄淑萍[2]

Han Mei;Kong Xianglun;Li Yunlong;Wei Fan;Kong Fanbiao;Huang Shuping(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Shandong,China;School of History and Social Development,Qilu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200,Shandong,China)

机构地区:[1]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2]齐鲁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200

出  处:《地理科学》

基  金: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委托项目(20AWTJ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517);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8BJJJ05)资助。

年  份:2021

卷  号:41

期  号:6

起止页码:1009-101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CSSCI、CSSCI2021_2022、JST、PROQUEST、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三生"用地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空间分异特征是指导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基于1998年、2008年和2018年3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构建黄河三角洲"三生"用地分类体系,通过土地利用转型图谱、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重心转移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定量分析研究区"三生"用地转型特征、生态环境效应及其空间分异性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1998—2018年黄河三角洲"三生"用地转型表现为生产用地占比大幅增加(+13.50%),生态用地占比大幅减少(-17.19%),生活用地占比小幅增长(+3.69%)。1998—2008年,"三生"用地转型以生态用地向生产用地转型为主。2008—2018年,无绝对优势转型类型,转型过程复杂化。(2) 1998—2018年,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指数由0.390升至0.395,较高质量区与高质量区占主体地位。研究区中部及黄河入海口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东南及东北沿海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降低。(3)植被覆盖度、微地貌类型、土壤类型是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区位因子与社会经济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贡献率随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而降低,生态保护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异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

关 键 词:黄河三角洲 土地利用主导功能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质量 空间分异性  

分 类 号:F301.2] X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