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媒介的演替与人的“主体性”递归:基特勒的媒介本体论思想及审思    

The succession of Media and the Recursion of Human subjectivity: Kittler’s thought and reflection on Media Ontolog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郭小安[1] 赵海明[1]

GUO Xiaoan;ZHAO Haiming(School of Journalism,Chongqing University)

机构地区:[1]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出  处:《国际新闻界》

基  金: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项目(编号:2018CDJSK07WK08)研究成果。

年  份:2021

卷  号:43

期  号:6

起止页码:38-5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NSSD、RCCSE、RWSKHX、SKJJZZ、核心刊

摘  要:基特勒的媒介思想为我们反思主流传播学重内容、轻媒介的现状、重新理解媒介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也为数字化生存时代的技术隐忧提供了足够的警示。他对计算机芯片架构中蕴含的权力结构的细微考察,延续了福柯的权力观,为政治哲学中的权力议题研究,理解数字媒介时代的社会权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基特勒秉承媒介物质主义观与媒介考古学的理论分析方法路径,考察了媒介技术、媒介物质性、关系和情境之间的动态交织过程,提出媒介的"自反性递归",重视媒介的储存功能和媒介造成的感官"断裂"效果,为丰富媒介哲学理论提供了知识经验。基特勒认为"媒介决定着我们的处境",而人仅是媒介递归演替中如影随形的客体或参照物,并内化为媒介技术结构中的他者,媒介的自主演替伴随着人的主体性走向消逝,这映照着基特勒"去人类中心主义"的媒介观。媒介不只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中介化工具,而是人与媒介共在的关系。人或许应该放下人类中心主义的优越感,以谦虚、平等的态度处于"人-(媒介)物"的关系中,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够被凸显出来,人类才能正确对待赖以生存的世界,在人的主体性递归中达到人与媒介、自然和谐共在的理想状态。

关 键 词:弗里德里希·基特勒  媒介自主性  主体性递归  关系本体论  后人类主义  

分 类 号:G20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