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种植方式对稻田氨挥发及氮磷流失风险的影响    

Effects of planting patterns on ammonia volatilization an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 in paddy field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振宇[1] 罗功文[1] 赵杭[1] 胡旺[1] 王艺哲[1] 张含丰[1] 张玉平[1]

YANG Zhenyu;LUO Gongwen;ZHAO Hang;HU Wang;WANG Yizhe;ZHANG Hanfeng;ZHANG Yuping(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Soil and Resources Efficient Utilization,Hu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Farmland Pollution Control and Agricultural Resources Use,Hu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Nutrition in Common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China)

机构地区:[1]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田污染控制与农业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植物营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长沙410128

出  处:《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800500);湖南省重点领域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9NK2021)。

年  份:2021

卷  号:40

期  号:7

起止页码:1529-153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IC、JST、PROQUE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研究洞庭湖双季稻区不同种植方式下,稻田氨挥发量变化、田面水氮磷浓度动态特征以及不同土壤深度养分含量差异,可为水稻机械化精准施肥,防控面源污染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农民习惯+直播(T1)、控释尿素减氮10%+直播(T2)和机插一次性施肥减氮10%(T3)3个处理,原位监测早稻基肥期稻田氨挥发,取样监测施肥后田面水总氮、总磷及不同形态氮磷浓度,收获期计产,并取0~20 cm和20~40 cm土壤测定其基本理化性状。结果表明,与T1相比,T3和T2田面水NH_(4)^(+)-N平均浓度分别降低46.04%和27.03%,氨挥发量分别降低18.62%和15.61%;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分别降低53.55%和22.96%,总磷浓度分别降低30.23%和11.63%;T3和T2均可显著增加稻田0~20 cm和20~40 cm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提高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水稻产量分别增加6.63%和5.98%。与T1相比,T3和T2两种施肥种植方式均能显著降低稻田氨挥发以及稻田田面水总氮、总磷浓度,能有效增加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3种种植方式中,T3在降低农田氮、磷流失风险、维持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增产方面效果更显著。

关 键 词:水稻 机插一次性深施肥  氨挥发 氮磷流失

分 类 号:S5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