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全球人口与粮食的空间错位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Spatial mismatch evolution of global population and food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罗秀丽[1] 杨忍[1] 徐茜[2]

LUO Xiu-li;YANG Ren;XU Qian(School of Geography and Planning,China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Rural Construction Institute,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Guangzhou 510320,China)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中国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建设研究院,广州510275 [2]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510320

出  处:《自然资源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177,41801088);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0B0202010002);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707010097)。

年  份:2021

卷  号:36

期  号:6

起止页码:1381-139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CSSCI、CSSCI2021_2022、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重心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方法,系统分析了1990—2017年全球人口与粮食的时空格局、空间错位特征及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1)近30年来,全球人口与粮食均呈增长态势,两者的时序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全球人均粮食产量的区域差异特征显著,多数国家的"人粮关系"矛盾突出。(2)在全球尺度,人口与粮食重心存在显著的空间错位特征,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反向错位发展的态势。(3)在国家尺度,人口与粮食的空间错位格局呈现由南至北依次为"正错位区—负错位区—正错位区"。负向高错位区稳定在印度、日本等国家,正向高错位区稳定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4)全球各大洲人口与粮食的空间错位格局基本稳定,空间错位指数发生转向的国家分布在亚洲、欧洲、南美洲和非洲。(5)自然环境、国际环境、农业发展、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致使人口规模和粮食产量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区域差异,促成全球人口与粮食的空间错位格局。政策启示:中国有必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农业竞争力和粮食自给率,合理统筹配置两种资源和处理两个市场之间的关系,建立规避世界粮食贸易波动和不确定性风险的应对策略,构建中国农业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体系。

关 键 词:粮食安全 人口增长 粮食生产 空间错位  全球  

分 类 号:C924] F316.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