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的特性    

Characteristics of Cultural Spa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黄永林[1] 刘文颖[1,2]

Huang Yonglin;Liu Wenying(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f Cultural Industrie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ali University, Dali 671003)

机构地区:[1]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9 [2]大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大理671003

出  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项目“民俗文化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20STA02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非遗数字化保护与传播研究”(16JJD860009)。

年  份:2021

卷  号:60

期  号:4

起止页码:84-9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作为人的创造物的文化是在一定的时空中生成、积累、发展和传播的,从而形成独特的时间和空间系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就自然属性而言,包括在自然空间基础上形成的地域性、民族性与场域性,以及在时间形态基础上形成的延续性、周期性与时点性等特性;就社会属性而言,包括在社会组织基础上形成的制度性、情感性和综合性,以及在文化活动基础上形成的的公共性、共享性、多样性等特性。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分 类 号:G63[教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