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黄芪根腐病菌分离鉴定及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比较    

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 RootRot and Comparison of Cell Wall Degrading Enzyme Activiti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沈煜铠[1] 李昭煜[2] 李佳佳[2] 田天[2]

SHEN Yu-kai;LI Zhao-yu;LI Jia-jia;TIAN Tian(College of Lizhi,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Biopesticide Engineering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Gansu Province,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机构地区:[1]西安交通大学励志书院,西安710049 [2]兰州交通大学甘肃省植物源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730070

出  处:《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基  金:兰州市人才创新创业项目(2020-RC-99)。

年  份:2021

卷  号:40

期  号:3

起止页码:101-10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JST、RCCSE、ZMATH、普通刊

摘  要:为了明确甘肃渭源黄芪根腐病致病菌的类型及致病力分化情况.采集具有典型黄芪根腐病状的植株并分离得到6株病原真菌,分别编号为GF1、GF2、GF3、GF4、GF5、GF6.通过形态特征和DNA-ITS及EF-1α两组基因序列分析对6株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并比较了其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力.对6株病原真菌的4种纤维素酶(Cx、βG)和2种果胶酶(PG、PMG、PGTE、PMTE)的酶活力进行了测定.6株黄芪根腐病原菌均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菌株GF3的致病力最强,接种7 d后的病斑直径为1.43 cm,且菌株GF3的生长速率最快,培养9 d后的菌落直径为8.5 cm,培养10 d后的产孢量最大,为7.5×10^(8)个/皿;6株病原菌产果胶酶的活性均高于纤维素酶的活性,其中菌株GF3产生的的酶活力均高于其他菌株,产2种纤维素酶(Cx、βG)的酶活力也均高于其他菌株.甘肃渭源黄芪根腐病致病菌的主要类型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其中菌株GF3的致病力最强,且其产的2种果胶酶(PG、PMG)和纤维素酶(Cx、βG)的酶活力高于其他菌株.

关 键 词:黄芪  根腐病 茄腐镰刀菌  致病力 细胞壁降解酶

分 类 号:S43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