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江苏沿海地区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异特征及优化
Spatial vari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in Jiangsu coastal area,Chin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ZHANG Shan-shan;ZHANG Lei;CHEN Ting;DONG Ya-wen;ZHU Xiao-dong;QI Ling-ya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sources Reuse,School of the Envi-ron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Jiangsu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Jiangsu Provincial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Nanjing 210036,China;Key Laboratory of Watershed Geographic Sciences,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Nanjing 210008,China;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GIS,School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3,Anhui,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 [2]江苏省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36 [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 [4]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3
基 金:科技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8ZX07208007);江苏省环境保护项目(2019005);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08085QD151)资助。
年 份:2021
卷 号:32
期 号:6
起止页码:2158-216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EMBASE、GEO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区域生态承载能力空间格局与优化研究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发展的需要。本研究以江苏沿海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生态承载压力-状态-潜力(PSP)概念模型,用15项指标表征3个层面状态的交互关系,在GIS等空间技术支持下,通过分项和多项综合评价,分析研究区域生态承载力的量级、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江苏沿海区域分要素生态承载力适宜性的空间格局呈多种变化趋势,同一指标在不同市县的量级、面积、占比、布局等存在显著差异;从压力与状态叠加指数空间分异性可见,低压力适宜承载、低压力一般适宜承载、低压力不适宜承载、高压力适宜承载、高压力一般适宜承载、高压力不适宜承载的区域面积分别为3971.42、6885.21、3705.23、4597.03、6853.26、6403.97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12.3%、21.2%、11.4%、14.2%、21.1%、19.8%;状态与潜力叠加指数空间分异性结果显示,低潜力适宜承载、低潜力一般适宜承载、低潜力不适宜承载、高潜力适宜承载、高潜力一般适宜承载、高潜力不适宜承载的区域面积分别为3030.79、6545.30、5874.31、3253.31、7614.38、6097.83 km^(2),面积占比分别为9.4%、20.2%、18.1%、10.0%、23.5%、18.8%。在空间格局上大多呈现低压力承载区对应高潜力承载区、高压力承载区对应低潜力承载区的分布特征,压力与状态和状态与潜力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协同提升的交互作用。
关 键 词:生态承载力 适宜性 空间分异 江苏沿海
分 类 号:X17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