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酸枣仁-延胡索配伍对肝郁型失眠小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Combining Ziziphi spinosae Semen and Corydalis Rhizoma on Insomnia Mice Model with Liver Depression Syndrom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婷婷[1] 郝蕾[1] 王芮[1] 张一昕[1] 王茜[1] 刘温雨[1]

WANG Tingting;HAO Lei;WANG Rui;ZHANG Yixin;WANG Xi;LIU Wenyu(Department of Pharmacy,Hebe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ebei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 Applie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n TCM Formula Preparation,Shijiazhuang 050091 Hebei,China)

机构地区:[1]河北中医学院药学院,河北省高校中药组方制剂应用技术研发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91

出  处:《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503268);中央财政中共卫生专项“2019年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项目——河北省(Z135080000022)”。

年  份:2021

卷  号:32

期  号:5

起止页码:619-62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探讨酸枣仁-延胡索配伍对肝郁型失眠小鼠的镇静催眠作用及机制。方法(1)将96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酸枣仁组(2.25 g·kg^(-1))、延胡索组(1.50 g·kg^(-1))、酸枣仁-延胡索配伍组(简称配伍组,3.75 g·kg^(-1)),每组24只;每日1次,连续灌胃10 d,然后观察戊巴比妥钠阈下剂量(腹腔注射,35 mg·kg^(-1))诱导小鼠的睡眠发生率,阈上剂量(腹腔注射,45 mg·kg^(-1))诱导小鼠的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2)将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酸枣仁组(2.25 g·kg^(-1))、延胡索组(1.50 g·kg^(-1))、配伍组(3.75 g·kg^(-1)),每组12只。采用慢性夹尾刺激和对氯苯丙氨酸(PCPA,400 mg·kg^(-1))腹腔注射的复合因子造模法复制肝郁型失眠小鼠模型。每日1次,连续灌胃给药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含量,检测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RH)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垂体ACTH和海马5-HT的蛋白表达;采用q RT-PCR法检测脑组织中K^(+)-Cl^(-)共转运体2(KCC2)、Na^(+),K^(+)-2Cl^(-)共转运体1(NKCC1)m RNA表达水平。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给药组小鼠的睡眠发生率明显提高,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1);酸枣仁组及配伍组的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的NE、DA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5-HT含量明显降低(P<0.01);脑垂体ACTH及下丘脑CRH含量明显升高(P<0.01);垂体中ACTH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海马中5-HT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脑组织的KCC2 m RNA表达明显下调(P<0.01),NKCC1 m 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配伍组小鼠血清的NE、DA含量明显降低(P<0.01),5-HT含量明显升高(P<0.01);脑垂体ACTH及下丘脑CRH含量明显降低(P<0.01);脑垂体中ACTH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海马中5-HT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脑组织的KCC

关 键 词:酸枣仁 延胡索 肝郁证 失眠  K^(+)-Cl^(-)共转运体2(KCC2)  Na^(+)  K^(+)-2Cl^(-)共转运体1(NKCC1)  神经递质  小鼠

分 类 号:R285.5[中药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