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喀斯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以贵州省为例    

Spatial Patter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Karst Areas:A Case Study of Guizhou Provi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张娟[1,2] 何立翔[3] 熊康宁[1] 肖杰[1] 杨洋[4,5]

ZHANG Juan;HE Li-xiang;XIONG Kang-ning;XIAO Jie;YANG Yang(School of Karst Scienc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Stat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stitute for Karst Desertification Control,Guiyang 550001,China;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 550025,China;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 550025,China;School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Culture,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25,China;School of Management,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1,China)

机构地区:[1]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01 [2]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3]贵州财经大学教务处,贵州贵阳550025 [4]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5]厦门大学管理学院,福建厦门361001

出  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基  金: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607);贵州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服务农村产业革命战略行动计划项目(黔教合KY字[2018]086);贵州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黔教合YJSCXJH[2020]1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XJCZH010);贵州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计划项目(黔教科研发[2019]125号)。

年  份:2021

卷  号:30

期  号:5

起止页码:1055-106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CSSCI、CSSCI2021_2022、JST、NSSD、PROQUEST、RCCSE、RWSKHX、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厘清喀斯特地区非遗分布的空间格局有利于盘点资源现状,客观了解区域文化产生过程,以提高非遗的管理、保护与开发水平。基于地理学空间视角,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贵州9个地州市10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结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型结构层次分明,民俗类数量最多,曲艺、传统医药与传统美术类相对稀缺;(2)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不均衡,以贵阳市和黔东南州为双核心,中部和东部集聚明显,西部地区分布较少;(3)贵州省近90%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分布在海拔1 400 m以下的喀斯特低山、中低山区域,曲艺类占比最高,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技艺两类分布与主要河流流域拟合较好,民间文学类与明清时期主要交通干线空间分布关联较高;(4)地形地貌、水系、文化、交通、经济等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喀斯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关 键 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喀斯特  贵州省  

分 类 号:K901.6] F590.1[旅游管理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