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甘草微波制与传统炮制的差异研究
Study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icrowave-processed and traditional-processed licorice based on HPLC fingerprint and stoichiometr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ZHANG Yu-gui;ZHANG Shu-juan;WU Hong-wei;LI Dong-hui;NIU Jiang-tao;SI Xin-lei;BIAN Tian-tian;LI Yue-feng(Key Laboratory of Standard and Quality of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of Gansu/Chinese Medicine Pharmaceutical Process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Gansu Province,College of Pharmacy in 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Lanzhou 730000,China)
机构地区:[1]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甘肃省中药质量与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中药制药工艺工程研究中心,兰州73000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81960713);甘肃省中药质量与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ZYZL18-008);甘肃中医药大学2019年研究生创新基金(2020CX41);甘肃省中药制药工艺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ZYGY202003)。
年 份:2021
卷 号:33
期 号:5
起止页码:791-80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AS、CSCD、CSCD2021_2022、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分别建立生甘草、蜜炙甘草、清炒甘草及微波制甘草的HPLC指纹图谱,生甘草和蜜炙甘草均标定了17个共有峰,炒甘草和微波制甘草均标定了14个共有峰,4、5、11号峰为生甘草和蜜炙甘草的特有峰;不同炮制品相对应成分峰面积大小有所不同;混合对照品指认出的5个峰分别为:2号峰芹糖甘草苷,3号峰甘草苷,8号峰异甘草苷,10号峰甘草素,16号峰甘草酸;指纹图谱相似度除样品S5、C1、C5的相似度在0.883~0.900之间外,其余均大于0.914,说明甘草样品经不同方法炮制后总体相对稳定。聚类分析(CA)结果显示,生甘草、蜜炙甘草能够各自聚类,能够明确判别;炒甘草和微波制甘草聚为一类,无法明确判别。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甘草四种炮制品基本各自聚类,有明显差异,主要差异成分峰为8号峰,是异甘草苷。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结果显示甘草四种炮制品各自聚类效果良好,但清炒甘草和微波制甘草二者比较集中,结果和CA一致。因此,分别对微波制甘草及清炒甘草、微波制甘草和生甘草、微波制甘草和蜜炙甘草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OPLS-DA的差异成分分析变量重要性投影(VIP)结果显示,微波制甘草和生甘草的主要差异色谱峰为2、1、8号色谱峰,微波制甘草和清炒甘草的差异成分峰为7、2、9、15、6、13、17、16、14号色谱峰,微波制甘草和蜜炙甘草的主要差异色谱峰为8、13、7、16号色谱峰。以上研究确定出了甘草经微波加热炮制后与生品、蜜炙品、清炒品的差异成分,实验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为现代微波加热炮制方法的可行性提供参考。
关 键 词:甘草 清炒 蜜炙 微波制 HPLC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分 类 号:R282.5[中药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