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传粉和非传粉榕小蜂线粒体基因组进化差异    

Differences in the evolution of mitochondrial genome between pollinating and non-pollinating fig wasp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建霞[1] 周怡[1] 信召哲[1] 赵丹[1] 肖金花[1] 黄大卫[1]

WANG Jian-Xia;ZHOU Yi;XIN Zhao-Zhe;ZHAO Dan;XIAO Jin-Hua;HUANG Da-Wei(Institute of Entomology,College of Life Sciences,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

机构地区:[1]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学研究所,天津300071

出  处:《昆虫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30084,31970440,32070466);南开大学双一流高校建设经费(96172158,96173250,91822294)。

年  份:2021

卷  号:64

期  号:4

起止页码:479-48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JST、PROQUE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目前关于榕小蜂类群的线粒体基因组报道很少,本研究旨在探讨传粉和非传粉榕小蜂两个群体的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差异。【方法】以15种榕小蜂的线粒体基因组(其中11种的线粒体基因组为新测定)数据为基础,采用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方法,分析榕小蜂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和进化特征。【结果】本研究新测定的11个榕小蜂物种的近全长线粒体基因组的长度范围为12768~17060 bp,AT含量均大于80%,除了非传粉榕小蜂Philotrypesis tridentata外,其余物种的AT偏斜为负,GC偏斜为正。榕小蜂线粒体基因重排事件很丰富,并且重排情况可能会对该类群的系统发育分析具有重要的价值。进一步的选择压力分析显示,榕小蜂线粒体基因组中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的ω值均远远小于1,表明这些基因经历了纯化选择,传粉榕小蜂线粒体基因组中的大部分基因比非传粉榕小蜂积累了更多的非同义突变。此外与非传粉榕小蜂相比,传粉榕小蜂的线粒体基因组还具有更丰富的基因重排、更高的核苷酸多态性和更高的氨基酸替换率。【结论】传粉榕小蜂比非传粉榕小蜂的线粒体基因组进化更快,这可能与两个群体显著不同的生活方式或进化史有关。

关 键 词:榕小蜂 线粒体基因组 基因重排 核苷酸多态性  纯化选择  氨基酸替换  

分 类 号:Q96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