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流通业集约化水平的测度及空间特征    

Measurement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ensification Level of China's Circulation Industry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明雁[1] 王静文[2] 祝合良[3]

WANG Ming-yan;WANG Jing-wen;ZHU He-liang(School of Economics,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nan 250014,Shandong,China;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opulation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 210023,Jiangsu,China;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China)

机构地区:[1]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2]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行政管理系,江苏南京210023 [3]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市100124

出  处:《中国流通经济》

基  金:2020年度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重点项目“推动济南市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策略研究”(JNSK20B21)。

年  份:2021

卷  号:35

期  号:5

起止页码:19-2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_E2021_2022、NSSD、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在明确界定流通业集约化水平衡量指标的基础上,以2000—2017年为考察期,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2001—2017年中国流通业在全国层面和省级层面的历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而计算2002—2017年中国流通业的集约度,探究该时期中国流通业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从全国层面来看,除两个阶段波动较大以外,中国流通业集约化水平在考察期内始终保持着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说明中国流通业正在稳步推进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化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地区层面来看,中国流通业集约化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非常显著,中部地区的集约化程度增长最快,西部次之,东部最慢。在全要素生产率差异较小的情况下,东部地区集约化程度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东部地区的生产要素投入对流通业发展的相对贡献明显高于另外两个地区,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国流通业地区层面要素投入的巨大差异。我国应该从构建健全的现代流通体系出发,着力打破生产要素在各地区之间配置的体系壁垒,实现要素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进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借力技术革命,重构流通组织结构;各地因地制宜,加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流通市场环境,鼓励创新流通业态。

关 键 词:流通业 集约化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进步

分 类 号:F7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