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POI数据的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    

Spatial pattern of rural leisure tourism based on POI data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Taking Miyun District of Beijing City as an exampl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冼炜轩[1,2] 尚国琲[1] 刘玉[2] 刘巧芹[3] 唐林楠[2]

Xian Weixuan

机构地区:[1]河北地质大学土地资源与城乡规划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2]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97 [3]防灾科技学院生态环境学院,河北三河065201

出  处:《江苏农业科学》

基  金: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编号:QNJJ20190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9192010);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编号:HB18YJ011)。

年  份:2021

卷  号:49

期  号:8

起止页码:15-2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依据分类将POI数据中的1793个乡村休闲旅游地分为自然风景类、历史与文化活动类、观光农场类和休闲度假类等4类。借助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其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整体和各类乡村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趋于集聚。乡村休闲旅游地以观光农场类和休闲度假类为主,二者共占62.87%,在古北口镇、石城镇等乡(镇)分布较集聚。依据最大空间集聚尺度的核密度带宽分析结果,整体和各类乡村休闲旅游地呈现“两条轴带,多个增长极”的集聚分布格局;自然风景类在白、潮河轴带沿线和古北口镇司马台村等增长极所在的村域集聚;观光农场类在已有白、潮河轴带的基础上,凸显了以司马台村为核心的增长极;休闲度假类在已有白、潮河轴带的基础上,呈现环绕古北口镇司马台村的安达木河轴带;历史与文化活动类主要集聚于古北口村、司马台村等增长极上。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格局主要受交通区位、资源禀赋、发展规划等因素的影响。以期为村域等微观尺度乡村休闲旅游差异化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密云区乡村休闲旅游地选址布局提供参考依据。

关 键 词:POI 乡村休闲旅游地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密云区  乡村振兴战略  

分 类 号:F323.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