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楼板及其配筋在RC框架结构实现抗震延性机制中的作用分析    

Role of Slabs and Reinforcement in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ismic Ductility Mechanism of RC Frame Structur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贵珍[1] 周玲珑[2] 谭潜[3,4] 罗文文[5] 祝飞水[6]

WANG Guizhen;ZHOU Linglong;TAN Qian;LUO Wenwen;ZHU Feishui(Chongqing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2260, China;Chengdu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6, Sichuan, China;CMCU Engineering Co., Ltd., Chongqing 400039, China;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45, China;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401331, China;Jinke Real Estate Group Co., Ltd., Chongqing 400040, China)

机构地区:[1]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2260 [2]成都大学,四川成都610106 [3]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0039 [4]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0045 [5]重庆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重庆401331 [6]金科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400040

出  处:《地震工程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08087);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18jcyjAX0052);重庆市勘察设计行业创新研究与能力建设项目。

年  份:2021

卷  号:43

期  号:2

起止页码:421-42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总结采用梁有效翼缘来考虑楼板及配筋对“强柱弱梁”机制形成的影响的实验和数值仿真研究。基于SAP2000采用三种侧向加载模式对RC框架结构不带楼板、不带楼板考虑梁刚度放大、带楼板的三个模型进行pushover分析,对力与位移的关系曲线、塑性铰的出铰顺序以及顶点位移与层间位移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三个模型的“强柱弱梁”现象不带楼板的纯框架结构最明显,考虑梁刚度放大的模型次之,带楼板结构最不明显,证明负弯矩承载力和刚度等反映“强柱弱梁”的参数及塑性铰的出现顺序与楼板、板内配筋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楼板及配筋影响框架结构的整体变形性能和塑性耗能能力,是抗震延性机制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后续的结构设计中,建议考虑实际楼板和钢筋建模进行计算分析。

关 键 词:现浇楼板 RC框架结构 强柱弱梁 延性机制  静力弹塑性分析

分 类 号:P315.5] P315.9]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