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橘红与化橘红的古今演变探析    

Herbalogical study on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Juhong and Huajuho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吴孟华[1] 钟楚楚[1] 余品皓[2] 李锋[2] 张英[1] 马志国[1] 曹晖[1]

WU Meng-hua;ZHONG Chu-chu;YU Pin-hao;LI Feng;ZHANG Ying;MA Zhi-guo;CAO Hui(Research Center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Lingnan(Southern China),Lingnan Branch of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n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Pharmacy,Guangzhou 510632,China;Huazhou Pummelo Peel Medical Materials Development Co.,Ltd.,Huazhou 525100,China)

机构地区:[1]暨南大学药学院岭南传统中药研究中心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岭南资源分中心,广东广州510632 [2]化州化橘红药材发展有限公司,广东化州525100

出  处:《中国中药杂志》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C1711500);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176-2017-XMZC-0166-01);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20B1111110005)。

年  份:2021

卷  号:46

期  号:3

起止页码:736-74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EAPJ2020、EMBASE、IC、JST、PUBMED、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古代橘红药材有橘类橘红和柚类橘红2种,分别对应《中国药典》收载的橘红和化橘红。纵观历代本草,不同时期橘红的品种与入药部位同中有异。该文以朝代为脉络,对本草所载橘红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在谢宗万先生"药材品种延续论"与"药材品种变迁论"的指导下,结合实地调研,探析橘红来源品种和药用部位的演变与原因。东汉及以前,橘柚并用,以皮入药;南北朝时期,橘皮的使用方法即为取陈者"汤浸去穰",已具备橘红使用外层果皮入药的实质,来源品种为橘Citrus reticalata;宋代出现橘红的名称和入药记载,品种和部位延续前朝,并出现不去穰的使用方式,称为"陈皮";橘红在本草中单列始于明《本草汇言》,明代各本草均以广东为橘红的道地产地,结合地方志推测其来源既有橘,又有化州柚C.grandis‘Tomentosa’;清代和民国时期橘红来源品种为橘和化州柚,以后者为最优,仍以外层果皮入药,民国化州柚药用部位新增原个幼果。1949后,柚C.grandis与橘、化州柚的外层果皮一并被《中国药典》收录在橘红药材下。自南北朝至民国时期,柚皮均为橘红的伪品,故现《中国药典》化橘红来源收载的柚的外层果皮与历史记载相悖。1985年版起《中国药典》始分橘红和化橘红2种,化橘红仅用化州柚和柚未成熟或近成熟果实的外层果皮,未收载现化橘红商品主流的化州柚幼果。考证结果有助于理清橘红与化橘红品种和药用部位的历史演变脉络,由此建议下一版《中国药典》收录化橘红的品种仅用化州柚,删除柚,药用部位在未成熟或近成熟果实的外层果皮基础上新增幼果。

关 键 词:橘红 化橘红 化州柚 品种延续  品种变迁  药用部位 考证  

分 类 号:R282.71[中药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