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广西大化和贵州罗甸软玉的谱学特征及产地示踪研究  ( EI收录)  

Comparative Study on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and Coloration Mechanism of Nephrite From Dahua and Luodia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江翠[1] 彭帆[3] 王文薇[1,2] 尹作为[1]

JIANG Cui;PENG Fan;WANG Wen-wei;YIN Zuo-wei(Gemmological Institut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 430074,China;Jewelry School,West Yunn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Tengchong 679100,China;Shanghai Institute of Ceram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anghai 200050,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2]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云南腾冲679100 [3]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200050

出  处:《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3032);湖北省珠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项目(CIGTXM-03-202001);云南省高校宝石及材料工艺工程研究中心(ZX20200201)资助。

年  份:2021

卷  号:41

期  号:4

起止页码:1294-129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EI、IC、JST、PUBMED、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广西大化和贵州罗甸软玉是近年来我国南方具有一定开采规模的软玉品种,两个产地的软玉矿地理位置较接近,软玉品种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为了对比研究两个产地的软玉品种的光谱学特征及颜色成因,针对产自广西大化和贵州罗甸的玉石样品进行了宝石学常规测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和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等现代谱学仪器测试。研究发现:红外光谱仪测试结果显示大化软玉样品出现1033,932,771,699,524,490和427 cm^(-1)的吸收峰,罗甸软玉出现1032,932,773,700,525,490和426 cm^(-1)的吸收峰,其中1033,1032和932 cm^(-1)附近较尖锐的吸收谱带归因于O—Si—O的反对称伸缩振动、O—Si—O对称伸缩振动和Si—O—Si反对称伸缩振动;773,771,700和699 cm^(-1)附近的吸收谱带是由Si—O—Si的对称伸缩振动导致的。525,524,490,427和426 cm^(-1)附近的吸收谱带由Si—O的弯曲振动和M—O晶格振动导致。不同于前人的研究结果,该研究在大化软玉样品的红外光谱中发现了850 cm^(-1)附近的肩状吸收带,推测是样品中少量的透辉石所致。通过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分析大化软玉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_(2)(58.91%),MgO(25.77%)和CaO(13.67%);罗甸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O_(2)(57.07%),MgO(24.85%)和CaO(17%),钙含量较大化软玉稍高,两个产地的软玉样品中还含有少量的FeO,MnO,Al_(2)O_(3),Na_(2)O,K_(2)O,P_(2)O_(5)和TiO_(2),Mg/Mg+Fe值大化样品的平均值为97.3%,罗甸样品的平均值为98.8%,证实两地软玉主要矿物均为透闪石,罗甸软玉样品中V的含量随着青色调的加深而上升,故认为V对罗甸软玉的青色调有贡献。研究了大化青玉的致色离子,大化软玉样品中Cr和Fe的含量随着青色调的加深而上升,认为Cr和Fe是大化青玉致色的原因。利用稀土元素特征值的差异,可以很好地区分两个产地的软玉,并且通过产地示踪树状图,可以有效地判定目

关 键 词:大化  罗甸  软玉 谱学特征 产地示踪(溯源)  

分 类 号:O65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