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法解析再生水补给人工湿地DOM的光谱特征  ( EI收录)  

Fluorescence Spectra Characteristics of Reclaimed Water to Replenish Constructed Wetlands Using EEM-PARAFAC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靳百川[1] 蒋梦云[1] 白文荣[2] 刘蔚怡[1] 蔺祖弘[1] 孟媛[1] 张婷婷[1]

JIN Bai-chuan;JIANG Meng-yun;BAI Wen-rong;LIU Wei-yi;LIN Zu-hong;MENG Yuan;ZHANG Ting-ting(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Beijing 100029,China;Beijing North Canal Management Division,Beijing 101100,China)

机构地区:[1]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北京100029 [2]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北京101100

出  处:《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基  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8ZX07111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7142)资助。

年  份:2021

卷  号:41

期  号:4

起止页码:1240-124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EI、IC、JST、PUBMED、RCCSE、SCI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平行因子分析,对北方某潜流-表流复合人工湿地水体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特征、演变过程及其来源进行研究,以期为深入理解人工湿地的作用机理和污染物溯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人工湿地中各阶段的出水呈现相似的三维荧光特性,均出现明显的类腐殖质尖峰和类蛋白峰,但强度有所不同。混凝沉淀对类蛋白和类腐殖质两种DOM的荧光强度均有一定的削减作用;潜流湿地出水的荧光图谱显示,微生物代谢副产物和类色氨酸等类蛋白峰强度明显降低,而类腐殖质峰强度无明显变化,这表明潜流湿地对再生水中的类蛋白物质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而对类腐殖质物质降解效果较弱;相反,在表流湿地出水的荧光图谱中发现类蛋白峰和类腐殖质峰的强度均削弱,而且在表流湿地下游3 km处的强度达到最低。这一趋势归因于潜流湿地中滤料表面生物膜对DOM的生物降解以及表流湿地内部活跃的微生物活动和水生植物的根系对DOM的吸附作用。平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该湿地水体DOM中包含5个荧光组分,分别为类富里酸组分C1(240,330/430 nm)、微生物活动相关的类腐殖质组分C2(285,330/380 nm)、类色氨酸C3(230/350 nm)、微生物代谢副产物C4(280/320 nm)和陆源类腐殖质C5(270,380/470 nm)。采用多种荧光光谱指数对湿地中DOM的来源进行解析,荧光指数和自生源指数均表明该湿地中DOM的来源以生物代谢输入为主,而陆源输入的影响较小;腐殖化因子则表明该湿地存在弱腐殖化的特征且生物来源占主导地位。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表明5个荧光组分具有同源性,而且与水中氮元素的迁移转化密切相关。

关 键 词: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溶解性有机质 人工湿地

分 类 号:O657.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