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Ran Y;Li X;Cheng G;Nan Z;Che J;Sheng Y;Wu Q;Jin H;Luo D;Tang Z;Wu X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730000 [2]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101 [3]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北京100101 [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5]上海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上海200234 [6]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23 [7]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23 [8]南昌工程学院理学院,南昌330099 [9]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湘潭411201
基 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项目(编号:XDA190702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71421、41630856)资助。
年 份:2021
卷 号:51
期 号:2
起止页码:183-20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CD、CSCD2021_2022、JST、PA、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连续性分类系统的适用性与数据匮乏是过去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制图的两个主要问题.文章基于高海拔多年冻土稳定性分类体系,在模型对比基础上,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集合模拟了划分多年冻土稳定性的年平均地温,生产了空间分辨率为1km的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稳定性分布图.制图中使用了青藏高原2005~2015年间共237个钻孔年平均地温(年变化深度处温度)观测数据,利用统计学习方法融合了地面观测与遥感冻结指数、融化指数、积雪日数、叶面积指数、土壤容重、高程和高质量的土壤水分再分析资料.该图显示,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约115.02(105.47~129.59)×10^(4)km^(2),其中,极稳定型(<−5.0℃)、稳定型(−3.0~−5.0℃)、亚稳定型(−1.5~−3.0℃)、过渡型(−0.5~−1.5℃)和不稳定型(>−0.5℃)多年冻土面积分别为0.86×10^(4)、9.62×10^(4)、38.45×10^(4)、42.29×10^(4)和23.80×10^(4)km^(2),分别占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0.75%、8.36%、33.43%、36.77%和20.69%.以模拟的多年冻土稳定性分布图为基础,定义了划分多年冻土稳定型的遥感年平均地表温度和冻结数标准,这两个标准对于多年冻土稳定型的划分结果一致性分别达到69.6%和75.3%,对于多年冻土范围划分的一致性分别达到了90.1%和91.8%.
关 键 词:高山多年冻土 第三极 遥感 机器学习
分 类 号:P642.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