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主动加热光纤法的毛细阻滞入渗模型试验研究  ( EI收录)  

Laboratory model tests on capillary barrier infiltration using actively heated fiber optic metho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家琛[1] 朱鸿鹄[1,2] 王静[1] 曹鼎峰[3] 苏立君[2] Narala Gangadhara Reddy[1,4]

WANG Jia-chen;ZHU Hong-hu;WANG Jing;CAO Ding-feng;SU Li-jun;Narala Gangadhara Reddy(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23,China;Key Lab.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arth Surface Process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hengdu 610041,China;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75,China;School of Infrastructure,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hubaneswar,Bhubaneswar 752050,India)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2]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41 [3]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4]印度理工学院布巴内斯瓦尔分校基础设施学院,印度布巴内斯瓦尔752050

出  处:《岩土工程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C1505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41722209);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年  份:2021

卷  号:43

期  号:1

起止页码:147-15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EI、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毛细阻滞效应是多层、不同粒径非饱和土入渗过程中的一个自然现象。为了探究多层土水分入渗的毛细阻滞过程,设计了室内模型试验,采用主动加热光纤法(AHFO法)对多层土的水分迁移进行试验,并结合频域反射法(FDR法)和直接观测法作为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FDR法和直接观测法,AHFO法对降雨入渗所产生的毛细阻滞现象具有较好的观测效果,可观测出水分运移的更多细节;运用FDR法,对AHFO传感器进行原位标定,曲线拟合精度R2均大于0.93,具有较高的体积含水率监测准确度;毛细阻滞层对降雨入渗具有明显的阻滞效应,即存储屏障上部入渗和减少水分向下部水体渗出。相关研究结论为毛细阻滞现象研究以及土壤水分场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监测方法。

关 键 词:毛细阻滞  主动加热光纤法  砂土模型试验  降雨入渗

分 类 号:TU41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