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5G+AI”技术场域中的教学形态创新及关键问题分析
Innovation of Teaching Forms and Analysis of Key Issues in the “5G+AI” Technology Field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Zhao Ruibin;Yang Xianmin;Zhang Yanlin;Liu Caixia(College of Intelligent Education,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Jiangsu 221116;School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huzhou University,Chuzhou Anhui 239000;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gjin Jiangsu 210042)
机构地区:[1]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2]滁州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安徽滁州239000 [3]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江苏南京210042
基 金:202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混合现实学习环境构建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YJC880131);2019年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融合点云与影像的复杂地面场景自动化分析”(项目编号:gxyqZD2019077);2020年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在线教学质量提升策略与评测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20jyxm0633)的研究成果。
年 份:2021
卷 号:39
期 号:2
起止页码:44-5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JST、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通过革新信息的感知、传输、处理与应用模式,5G与AI技术将重新定义"人—机—物"的时空组织形态与感知交互模态。一方面,高带宽、低延迟、泛连接的5G网络能够有效激活虚拟现实、无线传感等技术,从而为实现全面感知、虚实融合以及远程操控奠定基础;另一方面,5G与AI技术的融合,可进一步实现"人—机—物"的智联智通与深度交融。对教育教学而言,"5G+AI"技术场域将首先推动各教学要素的创新,包括激活高清、动态、三维的学习资源,构建泛在、智联的学习空间,催生便携、智能的教学工具,以及提升师生的认知与协作能力等。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要素的跨时空重组、虚实世界的深度融合、低延迟的远程操控等途径,"5G+AI"技术场域将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向着智能化、泛在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为确保5G与AI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和长远发展,人们还需要在技术实现、应用推广与科技伦理等方面厘清并解决相关问题。
关 键 词:5G+AI 信息生态 教学形态 智能教学工具 泛在学习空间 虚拟仿真教学
分 类 号:G420]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