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Wu Ya-Sheng;Jiang Hong-Xia;Li Ying;Yu Gong-Liang(Key Laboratory of Cenozoic Geology and Environment,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Innovation Academy for Earth Scienc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China;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Institute of Paleontology,Hebei GEO University,Shijiazhuang 050031,China;Institute of Hydrobi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 430072,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2]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 [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4]河北地质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31 [5]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2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4197232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6ZX05004-004);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编号:(B)XDB26000000)共同资助。
年 份:2021
卷 号:23
期 号:2
起止页码:321-33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JST、PA、PROQUE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前的微生物岩识别和分类只根据裸眼可见的中观结构,而对显微镜下的微观结构未予使用。微生物的显微结构有什么基本特征,是否可以用于微生物岩的识别和分类是本文关注的焦点。作者从微生物岩形成机制和实际材料的观察来探讨这个问题。在诱导钙化实验中观察到,蓝藻鞘丝藻Lyngbya的胶鞘表面有碳酸盐矿物形成:先是在胶鞘表面形成点状碳酸盐颗粒,后来碳酸盐几乎包裹整个丝体,形成一个矿物壳。微生物岩形成的模式推演表明,微生物岩一般都有微生物留下的孔(模孔)和包围模孔的矿物壳2种基本单元。对3个地点的现代微生物碳酸盐岩和1个地点的古代(寒武纪)微生物岩的观察,发现在显微尺度上都具有模孔,此外还可能有矿物壳或胶结物。模孔的形状、大小、排列方式是微生物碳酸盐岩显微结构研究的核心内容,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用于微生物岩的识别和分类,以及作为分析形成机制和形成环境的基础。
关 键 词:微生物碳酸盐岩 微生物岩 显微结构 模孔 矿物壳 基本凝块
分 类 号:P584.2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