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草甘膦农药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    

Study advances on reproductive toxicity induced by glyphosat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夏永鹏[1,2] 孙文均[1,3]

XIA Yong-peng;SUN Wenjun(Bioelectromagnetics Key Laboratory,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Hangzhou,Zhejiang 310058,China;Shaoxing Shangyu Area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haoxing,Zhejiang 312300,China;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Medicine,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Hangzhou,Zhejiang 310058,China)

机构地区:[1]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省电磁及复合暴露健康危害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58 [2]绍兴市上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绍兴312300 [3]浙江大学医学院环境医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58

出  处:《环境与职业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903290)。

年  份:2020

卷  号:37

期  号:12

起止页码:1230-123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2019_2020、JST、PROQUEST、UPD、ZGKJHX、核心刊

摘  要:草甘膦是全球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在环境中有着较高的残留水平。已有研究结果显示,草甘膦暴露可导致肝肾毒性、神经毒性等健康危害,并具有一定的致癌性。此外,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草甘膦暴露会影响性激素的合成分泌,破坏生殖系统的功能结构,干扰配子的发育成熟,并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等不良效应,提示草甘膦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因此,草甘膦的生殖毒性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但具体的生殖健康损害表现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对近年来有关草甘膦生殖毒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分别探讨了草甘膦暴露对雄性哺乳动物、雌性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的生殖毒性,并从内分泌干扰效应、氧化应激、表观遗传修饰等方面分析草甘膦诱导生殖毒性的可能分子机制,旨在全面阐述草甘膦生殖毒性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为草甘膦暴露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科学评估及其后续的研究提供依据。

关 键 词:草甘膦 生殖毒性 内分泌干扰效应  氧化应激 表观遗传

分 类 号:R11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