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两种不同运行方式下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污染物去除性能对比研究 ( EI收录)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Cultivation and Pollutant Removal Under Two Different Operation Mod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HUANG Jiansheng;GUO Yinying;LIU Deshao;CHEN Shuangkou;CHEN Qiuzhu;WEN Xin;ZHENG Haotian;TAN Junfeng;TANG Qian(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Chongqing Univ.of Sci.and Technol.,Chongqing 401331,China;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Power Eng.,Chongqing Univ.of Sci.and Technol.,Chongqing 401331,China;Chongqing Tor Ash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td.,Chongqing 40060,China;School of Civil Eng.,Chongqing Univ.of Sci.and Technol.,Chongqing 401331,China)
机构地区:[1]重庆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重庆401331 [2]重庆科技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重庆401331 [3]重庆市托尔阿诗环保有限公司,重庆400060 [4]重庆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重庆401331
基 金: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专项重点项目(cstc2018jszx–zdyfxmX0001);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科研项目(2019–90,2019–91)。
年 份:2021
卷 号:53
期 号:2
起止页码:164-17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EI、IC、JST、MR、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解决单一负荷或逐步提高负荷下培养颗粒污泥所需时间较长、污染物去除不稳定的问题,提出采用交替改变进水碳氮负荷方式,研究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及污染物去除效果。通过设计进水—曝气—沉淀—排水(S1反应器)和进水—曝气—停曝—曝气—停曝—曝气—沉淀—排水(S2反应器)两种运行方式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对比分析颗粒污泥形成过程中污泥形态变化、污泥沉降性能及对污染物去除情况。结果表明,S1反应器在84 d、S2反应器在78 d均可形成平均粒径为0.5 mm的颗粒污泥,115 d时两个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平均粒径分别为0.85、0.97 mm。S1、S2反应器内的MLSS浓度达到了4.94、5.895 g/L和SVI浓度达到80、46 mL/g,S2运行方式下,形成的颗粒污泥更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使反应器内维持较高的生物量且沉降性能更优。两种运行模式下COD、NH4^(+)–N的去除效果变化甚微,TN、PO4^(3-)–P去除效果差异较明显。S1运行方式下COD、NH4^(+)–N、TN、PO4^(3-)–P去除率分别为90.0%、99.7%、74.5%和85.0%,S2运行方式下COD、NH4^(+)–N、TN、PO4^(3-)–P去除率分别为94.0%、99.9%、94.35%和95.0%,与前者相比COD、NH4^(+)–N、TN、PO4^(3-)–P去除率分别增加了4.0%、0.2%、19.9%和10.0%。因此,进水碳氮负荷同步交替变化–进水—曝气—停曝—曝气—停曝—曝气—沉淀—排水方式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培养出粒径更大、污染物去除性能更优的好氧颗粒污泥。
关 键 词:好氧颗粒污泥 负荷交替变化 运行方式 去除率
分 类 号:V216.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