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鲜竹沥的本草考证与现代研究进展    

Herbal Textual Research and Modern Research Progress of Succus Bambusa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徐诗军[1] 万娜[1] 伍振峰[1] 黄艺[1] 张询[1] 张雨恬[1] 谌瑞林[2] 杨明[1]

XU Shi-jun;WAN Na;WU Zhen-feng;HUANG Yi;ZHANG Xun;ZHANG Yu-tian;CHEN Rui-lin;YANG Ming(Stale Key Laboralory of Innovation Drug and Efficient Energy-saving Pharmaceutical Equipment,Key Laboratory of Modern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Ministry of Education,School of Pharmacy,Jiangxi Universily of TCM,Nanchang 330004,China;Jiangxi Jiangzhong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Co.LId.,Jiujiang 332000,China)

机构地区:[1]江西中医药大学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药学院,南昌330004 [2]江西江中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江西九江332000

出  处:《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2018YFC1707200,2018YFC1707203);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项目(赣科协字[2018]117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02010412011)。

年  份:2021

卷  号:27

期  号:4

起止页码:196-20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鲜竹沥被中医誉为"痰家圣剂",具有清热化痰、开窍定惊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痰热咳嗽、痰黄气促、中风痰盛等证。其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的研究是实现其工艺现代化和质量标准化的关键。笔者在文献调研基础上,对鲜竹沥进行本草考证,梳理鲜竹沥的药用历史沿革,对比其传统与现代制备工艺的优缺点。基于历史文献记载,提出鲜竹沥传统及现代炮制工艺尚存在诸多问题,传统工艺产量低、生产工艺较为粗放,不能满足大规模绿色制造的需求。目前关于鲜竹沥基原、品种及炮制工艺对比研究的文献较多,但大多仅限于化学成分方面,未对其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同时鲜竹沥的药理药效也多限于镇咳祛痰方面,鲜有其他药理药效的相关报道。综上分析,建议后续研究工作可从5个方面进行:①正本清源,丰富和完善鲜竹沥的用药资源;②规范鲜竹沥的炮制工艺,建立相关质量标准体系;③阐明鲜竹沥药理作用机制,加强鲜竹沥的药理药效及临床应用的基础研究;④传承古法炮制,研究开发鲜竹沥专用制造设备,规范生产操作规程;⑤对制备过程中的副产物进行综合利用。

关 键 词:鲜竹沥  本草考证 炮制  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 药效物质基础 质量标准  

分 类 号:R22] R94[中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