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哈长城市群城市韧性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动态模拟研究    

Evolution and Dynamic Simulation of the Temporal-Spatial Pattern of Urban Resilience in Harbin-Changchun Urban Group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陈晓红[1] 娄金男[1] 王颖[1]

Chen Xiaohong;Lou Jinnan;Wang Ying(Colleg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Heilongjiang,China)

机构地区:[1]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出  处:《地理科学》

基  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H2019D008);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9YJC630177);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UNPYSCT-2018194);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青年学者支持项目(SYQ2014-06)资助。

年  份:2020

卷  号:40

期  号:12

起止页码:2000-200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2019_2020、JST、PROQUEST、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哈长城市群作为引领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其城市韧性的提升对提高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韧性及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2018年哈长城市群1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生态-经济-社会-工程"的评估框架构建城市韧性评价体系。采用熵权-TOPSIS评价模型对哈长城市群城市韧性进行综合测度,并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BP神经网络模型等方法探讨其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及动态模拟。结果表明:①哈长城市群城市韧性整体水平较低;较高、高度韧性主要分布在核心地区,呈"点状零散"分布,低度、较低韧性主要分布在外围地区,呈"边缘广泛分布"的空间格局。②从其演化趋势类型特征看,2010—2018年,呈发散趋势的城市多于呈收敛趋势的城市,表明城市韧性在演化过程中空间差异呈逐渐增大趋势。③经济恢复力、工资收入、金融资本、公共资源保障、教育水平、交通设施水平等是影响哈长城市群城市韧性的主要因素。④在动态模拟方面,2020—2030年,城市韧性发展较缓慢,韧性等级逐渐降低,且以一级韧性和二级韧性为主,韧性等级较高的城市所占比重较少。在未来发展趋势上,城市韧性时空差异明显,东西方向上呈现"东高西低"态势,在南北方向上呈"倒U型"式分布,表明哈长城市群内部核心城市韧性高点突出,多数外围城市韧性偏低。

关 键 词:城市韧性  城市韧性动态模拟  哈长城市群  BP神经网络模型

分 类 号:F299.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