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汾河流域城乡聚落体系发展潜能测度及空间模式探究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rural Settlement System in the Fenhe River Basi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侯志华[1,2] 刘敏[1,2] 樊晓霞[1] 贾宇平[1]

Hou Zihua;Liu Min;Fan Xiaoxia;Jia Yuping(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Jinzhong 030619,Shanxi,China;Shanx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Coordinat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and Rural Development,Jinzhong 030619,Shanxi,China)

机构地区:[1]太原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山西晋中030619 [2]太原师范学院山西省城乡统筹协同创新中心,山西晋中030619

出  处:《地理科学》

基  金: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课题(SSKLZDKT2020126);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201802101);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晋规办[2017]2号)资助。

年  份:2020

卷  号:40

期  号:12

起止页码:1978-198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2019_2020、JST、PROQUEST、RCCSE、RWSKHX、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以11188个自然聚落斑块为研究对象,基于场强模型,定量测度汾河流域城乡聚落体系发展潜能,借助GIS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其空间格局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而探讨流域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模式。结果表明:①城乡聚落斑块发展潜能差异显著,且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纵向上中游流域高于下游流域高于上游流域,横向上河谷盆地区高于周边缓丘区高于两侧山丘区。②聚落斑块发展潜能具有正向空间自相关性,高值斑块聚类显著;具有空间异质性特征且方向性明显,汾河主河道方向联动效应最强,空间联系最紧密;存在局域热点区,并呈现"主核–廊道–次核"的空间结构形态。③自然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共同影响着城乡聚落体系发展潜质及空间结构形态;融合发展采取非均衡增长路径,市、县、镇、村全局考虑,构建"强化核心点–培育发展轴–扶持特色区–带动全流域"的逐层推进式空间发展模式。

关 键 词:城乡聚落体系  聚落体系发展潜能  场强模型 汾河流域

分 类 号:F291.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