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碳排放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China’s CO Emission Pathway under Carbon Neutral Target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余碧莹[1] 赵光普[1] 安润颖[1] 陈景明[1] 谭锦潇[1] 李晓易[1]

YU Biying;ZHAO Guangpu;AN Runying;CHEN Jingming;TAN Jinxiao;LI Xiaoyi(Center for Energy&Environmental Policy Research,School of Management&Economics,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

机构地区:[1]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081

出  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A06026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22401,71603020,7152100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JQ19035)。

年  份:2021

卷  号:23

期  号:2

起止页码:17-24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SSCI、CSSCI_E2021_2022、NSSD、RCCSE、RWSKHX、核心刊

摘  要: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中国是第一大碳排放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继2015年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之后,中国在2020年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和气候雄心峰会等重要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争取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2030年碳强度下降65%、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25%等中长期战略目标。这一系列里程碑意义的新目标,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也是实现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支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实施,围绕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利用自主研发的国家能源技术经济模型(C3IAM/NET),从自下而上的行业视角,研究了中国中长期CO2排放的总体目标和实现路径;分析了不同经济增速和减排力度情景下,能源系统、碳捕集与封存技术以及碳汇的贡献程度。研究发现:全国CO2排放量有望于2025年实现达峰,峰值约108亿吨,最晚于2030年达峰。通过能源系统实施不同减排努力,并结合碳捕集与封存技术部署,到2060年,与能源相关的CO2排放量仍将存在3亿~31亿吨,主要来自电力、钢铁、化工、交通等行业,需要森林、海洋碳汇来吸收。并针对电力、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和行业提出了建议。

关 键 词:气候变化 碳中和  碳达峰  能源系统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减排路径  行业责任  技术布局  

分 类 号:F42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