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牡丹组植物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与考证    

Medicinal ethnobotany research onPaeonia sect. Moutan through textual evidenc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龙正莉[1] 杨立新[2] 杨蓉[3] 郎八一[2] 王娟[4]

LONG Zhengli;YANG Lixin;YANG Rong;LANG Bayi;WANG Juan(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Ecotourism,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Kunming 650201,China;College of Marxism,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Institute of Green Development,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

机构地区:[1]西南林业大学地理与生态旅游学院,昆明650224 [2]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1 [3]西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650224 [4]西南林业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昆明650224

出  处:《广西植物》

基  金:云南省万人计划专项(云发改[2018]212号);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5IA005)。

年  份:2021

卷  号:41

期  号:2

起止页码:308-3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_E2021_2022、IC、JST、ZGKJHX、核心刊

摘  要:牡丹干燥根皮自古以来就有入药的传统,尤其在中药和民族药中被广泛使用。为阐明牡丹组植物在古籍中的记载情况和民族药中的利用现状,该文对中国八部经典医学古籍、37部地方志和民族药传统知识进行整理,采用民族植物学编目方法,对牡丹组植物在古籍和民族药中的入药种类、地理分布、入药部位、炮制方法和功效等相关传统知识进行考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古籍中记载的牡丹组植物种类被考证为2种,分别为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和滇牡丹(P.delavayi),有14种炮制方法和18类功效;现有9个民族药使用4种牡丹组植物入药,为牡丹(P.suffruticosa)、滇牡丹(P.delavayi)、紫斑牡丹(P.rockii)和四川牡丹(P.decomposita);在古籍和民族药中,牡丹(P.suffruticosa)入药的频率高于其他品种;古籍以根、丹皮和花入药与民族药记载相一致,入药部位以根和丹皮的使用频率最高。芍药属牡丹组植物有治疗糖尿病、高血压、肺炎、急性高烧、乌头中毒、急性阑尾炎、中风、癫疾、炭疽,以及安神、润泽肌肤等多种药用、保健和护肤功效,为该类植物资源的研发提供了知识原型和应用基础研究。

关 键 词:牡丹组植物  药用功效 民族植物学 古籍 研究与考证  

分 类 号:Q949.9[植物生产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