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天麻病害发生与其真菌群落结构变化关系研究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idence of Gastrodia elata and Changes of Fungal Community Structur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BAI Qiuyue;DENG Baiwan;XIE Xiuchao;ZHANG Caini;LIU Lanlan;YUAN Minqian(School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aanxi Provinci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Edible&Medicinal Fungi,Hanzhong 723001,China)
机构地区:[1]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省食药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汉中723001
基 金:陕西省科技创新科技工程项目(2019HBGC-19)。
年 份:2021
卷 号:50
期 号:1
起止页码:92-10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研究天麻健株及病株内真菌群落结构差异,为查明天麻病害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利用传统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天麻健株及病株块茎内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培养法分析结果表明,健株及病株天麻块茎真菌共涵盖3门14属,其中健株天麻中存在木霉属(Trichoderma)、踝节菌属(Talaromyces)等8个属;病株天麻中存在枝孢菌属(Cladosporium)、链格孢菌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m)等10个属。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共获得1692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通过对物种进行分类可知,在门水平上,健株及病株天麻块茎的真菌主要类群基本一致,主要有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等,但健株和病株天麻各类群真菌相对丰度存在明显差异;在属水平上,健株与病株天麻块茎真菌群落组成及相对丰度差别很大,其中,土赤壳属(Ilyonectria)、柔膜菌属(Helotiales)和镰刀菌属(Fusarium)可能是引起天麻病害的致病菌群。可见,传统培养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2种方法均显示健株与病株天麻内真菌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天麻病害发生与其内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相关,提示可通过早期添加优势益生菌防控天麻病害。
关 键 词:天麻 病害 多样性 真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分 类 号:S43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