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中国青少年饮食行为与心理亚健康的相关性    

Correlation between dietary behavior and mental sub-health among Chinese adolescent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周美竹[1] 吴慧攀[2] 张婷[3] 尹小俭[4] 曹俊方[3]

ZHOU Meizhu;WU Huipan;ZHANG Ting;YIN Xiaojian;CAO Junfang(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anghai(201418),China;不详)

机构地区:[1]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育部,上海201418 [2]太原工业学院儿童青少年健康促进研究中心 [3]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4]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出  处:《中国学校卫生》

基  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020年度规划课题项目(2020BTY001);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2021年度课题项目(C2021149)。

年  份:2021

卷  号:42

期  号:1

起止页码:13-17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IC、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了解中国青少年心理亚健康与饮食行为的相关性,为改善青少年心理亚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2017年在中国六大行政区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6 545名13~22岁青少年,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Sub-health Questionnaire of Adolescents,MSQA)的心理问卷进行心理亚健康测试,同时进行饮食行为调查。结果男生在早餐、零食、碳酸饮料、蔬菜、鱼肉以及乳制品方面"基本都吃/喝"的比例分别为76.2%,20.2%,19.0%,78.4%,52.4%,59.2%,女生分别为79.2%,28.6%,12.6%,78.3%,43.2%,54.9%,除"蔬菜"选项外,其他各项在性别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0.79,320.10,229.06,150.27,32.21,P值均<0.01)。心理亚健康方面,男生心理亚健康状态、品行亚健康和社会适应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20.7%,26.0%,17.2%,女生分别为18.6%,24.1%,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32,7.66,17.46,P值均<0.01)。控制年龄和性别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餐"基本都吃"和"偶尔吃"、蔬菜"基本都吃"和"偶尔吃"、鱼肉"基本都吃"和"偶尔吃"、牛奶、乳制品"基本都喝"和"偶尔喝"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均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60,0.73;0.50,0.65;0.74,0.77;0.73,0.69,P值均<0.05)。结论健康的饮食行为是避免青少年产生心理亚健康的保护因素。建议学校针对家长及学生定期开展膳食营养讲座及发放膳食营养指导手册,学校食堂配备公共营养师指导日常配餐等。

关 键 词:饮食习惯 精神卫生 亚健康 回归分析  青少年

分 类 号:R153.2] B844.2[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