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大豆轮作及秸秆还田模式对白菜根肿病的影响
Effect of Rotating Soybean and Its Straw Returning on Chinese Cabbage Clubroot Diseas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WEI Lanfang;ZHANG Rongqin;YAO Bo;ZHANG Jinhao;XIONG Xinying;DAI Zhenlin;AI Ying;JI Guanghai(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e Biodiversity for Plant Disease Management,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000,China;Agricultural Found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Center,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Tonghai Plant Protection and Plant Quarantine Station,Tonghai,Yunnan 652700,China)
机构地区:[1]云南农业大学农科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云南昆明650201 [2]云南农业大学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1 [3]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植保植检站,云南玉溪652700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1002000);云南省重点研发(农业领域)计划项目(2018BB016)。
年 份:2021
卷 号:43
期 号:1
起止页码:52-6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B、CAS、CSCD、CSCD2021_2022、IC、JST、PROQUEST、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为研究大豆/白菜轮作及大豆秸秆还田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治机理,并为今后该种植的绿色综合防控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探索防治白菜根肿病新方法提供可靠思路。【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和温室盆栽防效测定等方法,研究大豆/白菜轮作和大豆秸秆还田处理对白菜根肿病发生和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大豆与白菜轮作+大豆秸秆还田处理防治白菜根肿病的相对防效高达52.59%。大豆轮作处理的白菜根际土壤样品中每克土壤所含根肿菌休眠孢子数量减少了约77%,由原来的105个/克土壤减少到104个/克土壤。与白菜连作模式相比,大豆白菜轮作后根际土壤中细菌的OTU数,Ace,Chao1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增加,表明大豆与白菜轮作模式能够增加根际土壤细菌的多样性。白菜连作根际土壤富集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和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等,使得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较少,而大豆与白菜轮作的根际土壤中增加了根瘤菌、鞘氨醇单胞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的群落多样性。在真菌属水平群落结构的测序结果发现,大豆白菜轮作和大豆/白菜轮作+大豆秸秆还田的2种模式相对白菜连作模式,都显著增加了小被孢霉属(Mortierella)的丰度。进一步灌施分离来自大豆根瘤的8株根瘤菌,测定该8株根瘤菌对白菜根肿病的防效,结果显示8株根瘤菌的防治效果都高于45%,其中防治效果最好的是RG-4菌株,相对防效达到66.39%,表明大豆根瘤菌在大豆轮作中防治白菜根肿病起到重要作用。【结论】大豆/白菜轮作后显著降低了白菜根肿病的病情指数,对控制白菜根肿病具有良好的效果,该种植模式可作为防治白菜根肿病的重要栽培措施,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关 键 词:白菜根肿病 根肿菌孢子数量 轮作 根际微生物多样性 大豆根瘤菌
分 类 号:S436.3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