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新疆东天山地区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储粮坑分析    

ANALYSIS OF GRAIN STORAGE PIT OF THE SHIRENZIGOU SITE IN BALIKUN COUNTY,EAST TIANSHAN AREA,XINJIA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马志坤[1] 刘舒[1] 任萌[1] 郇秀佳[2] 习通源[1] 王建新[1] 马健[1]

MA Zhikun;LIU Shu;REN Meng;HUAN Xiujia;XI Tongyuan;WANG Jianxin;MA Jian(Key Laboratory of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School of Cultural Heritage,Northwest University,Xi'an 710069,Shaanxi;Key Laboratory of Cenozoic Geology and Environment,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29)

机构地区:[1]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 [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出  处:《第四纪研究》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807436和417610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18AKG004)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4ZDB052)共同资助。

年  份:2021

卷  号:41

期  号:1

起止页码:214-22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JST、RCCSE、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新疆地区一直是东西方人群迁徙与融合、农牧互动的活跃地带,是文化传播和交汇的重要通道。地处东天山地区的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是青铜时代晚期至铁器时代早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在遗址中心的大型房址内发掘出一处距今约3000年的存有大量炭化种子的储粮坑。这一发现为新疆地区早期先民生业经济模式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然而,目前关于该储粮坑储藏粮食的种类、重量和构建方式尚不清楚。本研究对石人子沟遗址储粮坑内炭化种子及坑底土壤结块进行了植物遗存分析和土壤微形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储粮坑主要用于储藏农作物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储粮坑在储满状态时,青稞重量约在2000 kg至5500 kg之间;夯筑和草拌泥等建筑、防潮技术很可能被用于储粮坑建造过程。对比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至秦汉时期储粮坑的考古遗存和典籍资料,发现新疆石人子沟遗址储粮坑存粮种类单一,存粮最大容纳量偏轻,且建造方式也较为简单。该研究结果为新疆东天山地区古代人类利用的农作物种类及储藏方式提供了参考资料,对解析新疆地区早期生业经济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 键 词:石人子沟遗址  青铜时代 生业经济  储粮坑  植物遗存分析  土壤微形态

分 类 号:K871.34] K878[历史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