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S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的雹暴偏振特征分析
Analysis of the polari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hail storm from S band dual polarization radar observation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PAN Jiawen;GAO Li;WEI Ming;JIANG Lulu;CAI Jing(Laboratory of Straits Meteorology,Xiamen Meteorological Bureau,Xiamen 361012,China;Taizhou Meteorological Bureau,Taizhou 318000,China;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n Forecast and Evalu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NUIST,Nanjing 210044,China;Ningbo Meteorological Bureau,Ningbo 315012,China;Longyan Meteorological Bureau,Longyan 364000,China)
机构地区:[1]海峡气象开放实验室,厦门市气象局,厦门361012 [2]台州市气象局,台州318000 [3]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4]宁波市气象局,宁波315012 [5]龙岩市气象局,龙岩364000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5029);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J01060);福建省气象局基层科技专项(2019J06);福建省气象局开放式研究基金(2020KX01)。
年 份:2021
卷 号:79
期 号:1
起止页码:168-18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研究雹暴的偏振特征及其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使用S波段双偏振雷达所观测到的46例冰雹数据,对其中反复出现的3种偏振特征:冰雹在各高度层的偏振参数特征、差分反射率因子柱、三体散射偏振特征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3种偏振特征大、小冰雹事件的差异。结果表明:(1)大冰雹的水平反射率因子中位数要高于小冰雹,二者的水平反射率因子分布存在较大重合区域。(2)冰雹偏振参数的变化主要集中在融化层之下,相较于小冰雹,大冰雹具有更低的差分反射率因子和相关系数。(3)所有雹暴的差分反射率因子柱最大伸展高度均超过−10℃层,有83%的大冰雹事件其差分反射率因子柱最大伸展高度可超过−20℃层;在小冰雹事件中这一比例仅为46%。(4)差分反射率因子柱高度的演变对于雹暴的发展具有预示性,特别是在持续降雹过程中,差分反射率因子柱的再度发展预示着雹暴的再次增强。差分反射率因子柱高度的极值相对于降雹具有时间提前量,在大冰雹事件中这一提前量的中位数为24 min,而在小冰雹事件中这一数值为11 min。(5)三体散射的偏振特征有助于识别高空的冰雹,尤其是当冰雹核的后侧存在其他降水回波时。在所统计的19例大冰雹事件中均发现三体散射偏振特征。在小冰雹事件中同样可发现三体散射偏振特征,出现比例为52%。
关 键 词:双偏振雷达 冰雹 偏振特征
分 类 号:P412.25[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