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大陆动力学数值模拟:问题、进展与展望  ( EI收录)  

Numerical modeling of continental dynamics:questions,progress and perspectiv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忠海[1] 崔起华[1] 钟辛易[1] 刘明启[2] 王杨[3] 皇甫鹏鹏[1]

LI Zhonghai;CUI Qihua;ZHONG Xinyi;LIU Mingqi;WANG Yang;HUANGFU Pengpeng(Key Laboratory of Com putational Geod ynamics.College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Universil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Institute of Geoph ysics.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ETH Zurich.Zurich.8092,Swilzerland;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Peking Universily,Beijing,100871,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9 [2]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地球科学系地球物理研究所,瑞士苏黎世8092 [3]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北京100871

出  处:《地质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774108、41688103和91855208)资助的成果。

年  份:2021

卷  号:95

期  号:1

起止页码:238-25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20、CAS、CSCD、CSCD2021_2022、EI、IC、JST、PA、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大陆动力学是地球动力学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拓展,是固体地球科学的核心命题之一。在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观测的基础上,数值模拟是探讨大陆动力学过程和机制的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基于大陆动力学数值模拟,围绕大陆形成和演化过程的四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总结和探讨。(1)大陆起源与早期地球动力学演化。现今观测到的最早的大陆地壳岩石来自冥古宙,说明地球早期就已经开始大陆地壳的形成;关于当时的构造体制,存在多种不同的模式及其过渡和转换(岩浆洋、热管、滞盖等),该问题的约束甚少,是一个地球动力学的前沿科学问题。(2)大陆岩石圈的稳定性与破坏。大陆岩石圈形成之后经历几十亿年尺度的长时间演化,有些克拉通可以保持大致的稳定性直至现今,而有的克拉通却在显生宙期间经历显著的改造和破坏,无论其稳定存在还是改造破坏,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科学问题。(3)大陆深俯冲与极限折返。超高压岩石折返代表了地球表层物质由浅入深而又由深及浅的物质循环,系统的观测和模拟对该过程和机制已有比较清晰的理解;而近年来观测到的200~350 km的超深折返岩石又提出新的挑战,其模式和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4)大陆碰撞造山差异性。造山带解析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伴随日益精细化的地学观测,也对动力学模拟提出了新的挑战,多地体的复合造山动力学值得进一步探究;同时,青藏高原作为最重要的碰撞造山带,其一级动力学驱动力仍不明确。本文在系统探讨这些科学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大陆动力学数值模拟的未来研究方向:一方面是问题导向型,针对上述仍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尤其是一级控制机制问题,通过创新思路和精细模拟,并与观测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最终给出答案;另一方面是技术�

关 键 词:大陆起源  大陆岩石圈稳定性  克拉通破坏 大陆深俯冲 超高压折返  大陆碰撞造山  数值模拟

分 类 号:P54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