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近30年中国主要农田土壤pH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soil pH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the main Chinese farmland during past 30 year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韩天富[1,2] 柳开楼[1,3] 黄晶[1,4] 马常宝[5] 郑磊[5] 王慧颖[5] 曲潇林[5] 任意[5] 于子坤[5] 张会民[1,4]

HAN Tian-fu;LIU Kai-lou;HUANG Jing;MA Chang-bao;ZHENG Lei;WANG Hui-ying;QU Xiao-lin;REN Yi;YU Zi-kun;ZHANG Hui-min(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Improving Quality of Arable Land,Beijing 100081,China;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193,China;Jiangxi Institute of Red Soil/Nation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or Red Soil Improvement,Jinxian,Jiangxi 331717,China;National Field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Station of Farmland Ecosystem in Qiyang,Hunan 426182,China;Center of Arable Land Quality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Ministry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Affairs,Beijing 100125,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耕地培育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81 [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0193 [3]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进贤331717 [4]湖南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南祁阳426182 [5]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北京100125

出  处:《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6YFD03009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301);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61032019035)。

年  份:2020

卷  号:26

期  号:12

起止页码:2137-214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2019_2020、IC、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目的】研究中国农田土壤pH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的驱动因素,为土壤酸化阻控、土壤质量提升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农业农村部布置在全国主要农田区域的耕地质量监测点数据(950个),分析旱地、水旱轮作、水田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pH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提升回归树模型探究影响土壤pH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就全国而言,土壤pH及其变异系数表现为旱地(6.74±1.19和17.63%)>水旱轮作(6.54±0.93和14.26%)>水田(5.80±0.81和13.95%),其中华南地区农田土壤pH表现为水田(5.74±0.79)大于水旱轮作(5.47±0.56)和旱地(5.45±0.91)。从监测初期(Ⅰ阶段,1988—2000)到监测中期(Ⅱ阶段,2001—2010),旱地和水田土壤pH整体上随时间呈降低趋势,下降速率分别为0.065和0.054/年(P<0.01),而水旱轮作土壤pH无显著变化;从Ⅱ到Ⅲ阶段(2001—2018),旱地和水旱轮作土壤pH整体上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分别为0.022和0.016/年(P<0.05),而水田土壤pH无显著变化。东北、华北、西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旱地土壤pH随时间均呈线性下降趋势(P<0.05),而华南地区从Ⅱ到Ⅲ阶段呈线性上升趋势(P<0.01);西南、长江中游和华南地区水田土壤pH从Ⅰ到Ⅲ阶段呈线性下降趋势(P<0.01),而东北、西南和长江下游地区pH从Ⅱ到Ⅲ阶段呈上升趋势(P<0.01);西南地区水旱轮作土壤pH从Ⅰ到Ⅲ阶段呈线性下降趋势(P<0.01),而华北、长江下游和华南地区pH从Ⅱ到Ⅲ阶段呈上升趋势(P<0.05)。通过Pearson和提升回归树分析发现,年均降雨量是造成土壤pH空间尺度上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土壤质地、容重和有机质含量。此外,在旱地土壤上长期的氮肥投入和在水田和水旱轮作土壤上钾肥的投入对pH变化的影响较大。【结论】整体而言,我国旱地和水田土壤pH从监测初期到中期呈快速下降趋势,而旱地和水旱轮作土

关 键 词:土壤PH 土地利用类型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提升回归树模型  

分 类 号:S153.4]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