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激励相容理论视角下生态公益林补偿对农户的增收效应——以福建三明为例    

The effects of ecological forest compensation on farmers’ inco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theory:An empirical study in Sanming, Fujia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李军龙[1,2] 邓祥征[3] 张帆[3] 蔡创能[4]

LI Jun-long;DENG Xiang-zheng;ZHANG Fan;CAI Chuang-ne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 365004,Fujian,China;Research Bas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Fujia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Research Center of Low Carbon Economy,Sanming 365004,Fujian,China;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AS,Beijing 100101,China;Business School,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 515063,Guangdong,China)

机构地区:[1]三明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三明365004 [2]福建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低碳经济研究中心,三明365004 [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4]汕头大学商学院,汕头515063

出  处:《自然资源学报》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项目)(16XJY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546)。

年  份:2020

卷  号:35

期  号:12

起止页码:2942-295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CSSCI、CSSCI2019_2020、JST、RCCSE、RWSKHX、ZGKJHX、核心刊

摘  要:基于福建三明499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测算了生态公益林现金直接补偿和岗位性补偿对农户的增收效应,结果表明:现金直接补偿和岗位性补偿对生态保护和农户增收都是正效应。现金直接补偿对农户增收效应不显著,而岗位性补偿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和家庭人均收入的净效应分别达55.4%和57%。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补偿方式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的增收效应也不尽相同,其中现金直接补偿不利于贫困户增收,而岗位性补偿对不同收入的农户都具有正向显著增收效应。此外,从生态公益林的根本使命出发,可以发现现金直接补偿和岗位性补偿对生态保护的净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故此,科学规划生态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是实现生态保护和农户增收双重效应的根源所在。

关 键 词:生态公益林 补偿  激励相容  增收效应 生态效应

分 类 号:F323.8] F326.2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