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林分密度对油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Effects of Different Stand Densities on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pecies Diversity of Pinus tabulaeformis Plantatio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王玲[1]

WANG Ling(Beijing Badaling Forest Farm,Beijing 102112,China)

机构地区:[1]北京市八达岭林场,北京102112

出  处:《生态环境学报》

基  金:北京市财政专项(PXM2016-154309-000006,PXM2017-154309-000002)。

年  份:2020

卷  号:29

期  号:12

起止页码:2328-2336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SCD、CSCD2019_2020、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研究不同林分密度的群落结构和植物多样性,可为优化人工林的密度调整以及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以北京市八达岭林场60年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方法,比较4种林分密度(900、1 260、1 460、1 660 plant·hm^(-2))群落结构、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人工林群落垂直结构明显,乔木层和灌木层的株高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而草本层株高在林分密度间无显著差异。(2)研究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45科71属94种。林分密度显著影响林下植物的组成,其科属种数量变化规律表现为:1 260>900≈1 460>1 660plant·hm^(-2)。其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优势种分别为油松、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大花溲疏(Deutzia grandiflora)、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细叶苔草(Carex rigescens)。(3)随林分密度的增大,灌木层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以900 plant·hm^(-2)最高。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则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1260 plant·hm^(-2)时达到峰值。综上所述,低密度林分(900—1 260 plant·hm^(-2))有利于成熟油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恢复和提高,及时调控密度可显著影响油松人工林的稳定性。

关 键 词:林分密度 油松人工林 群落结构 植物组成和多样性  

分 类 号:S718.542[林学类] X17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