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碳源对膨胀污泥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 EI收录)  

Effect of Carbon Source on Microbial Diversity in Bulking Sludg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高春娣[1] 张娜[1] 韩徽[1] 任浩[1] 侯春艳[1] 李悦[1] 王传德[1]

GAO Chundi;ZHANG Na;HAN Hui;REN Hao;HOU Chunyan;LI Yue;WANG Chuande(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Advanced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Technology,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124,China)

机构地区:[1]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124

出  处:《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78012)。

年  份:2021

卷  号:47

期  号:2

起止页码:169-17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CSCD、CSCD_E2021_2022、EI、IC、JST、MR、RCCSE、SCOPUS、ZGKJHX、ZMATH、核心刊

摘  要:为探究碳源对膨胀污泥内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采用淀粉和乙酸钠2种不同碳源进行人工配水并成功诱发丝状菌污泥膨胀.实验结果表明,尽管不同的碳源类型会使污泥产生不同的沉降性能变化,却不会影响其对污染物的整体处理效果.膨胀的发生不仅会导致系统内微生物丰度、均一性、多样性和丰富度的下降,还会使不同门类下不同功能的微生物菌群及相关菌属的相对丰度产生不同变化.所有泥样中相对丰度最大的门类均为Proteobacteria,且以淀粉为碳源的废水环境更有利于该门类微生物的生长.在不同特定菌群中,除磷菌群的相对丰度受2种碳源影响最大,而在相关菌属中,作为优势丝状菌的Thiothrix和Haliscomenobacter的相对丰度在2种碳源下均随污泥膨胀的发生而升高,Tetrasphaera则与之相反;以Nitrosomonas为代表的5种脱氮菌属的相对丰度随膨胀的发生而升高,以Nitrospira为代表的7种脱氮菌属及以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和Candidatus Competibacter为代表的5种除磷菌属的相对丰度变化则与其相反.此外,淀粉进水下发生的污泥膨胀使反应器内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数减少了251,是乙酸钠进水下减少数量的5倍多,表明其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大于乙酸钠.

关 键 词:碳源 污泥膨胀 相对丰度  丝状菌 功能菌 微生物群落

分 类 号:X70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