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红车拐地区百口泉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of Baikouquan formation in Hongcheguai area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贾春明[1] 姚卫江[1] 余海涛[1] 关键[1] 况昊[2] 于景维[3] 于美琪[3] 陈楷睿[3]

JIA Chunming;YAO Weijiang;YU Haitao;GUAN Jian;KUANG Hao;YU Jinwei;YU Meiqi;CHEN Kairui(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PetroChina Xinjiang Oilfield Company,Urumchi 830014,Xinjiang,China;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ongqing 401331,China;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at Karamay,Karomay 834000,Xinjiang,China)

机构地区:[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4 [2]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重庆401331 [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出  处:《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基  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cstc2019jcyj-msxmX000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年基金资助项目(2016D01B01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人才引进项目(RCYJ2016B-01-0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重大项目(XJEDU2017I011);克拉玛依市科技局项目(sk2016-42)。

年  份:2021

卷  号:40

期  号:2

起止页码:58-69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BDHX、BDHX2020、CAS、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红车拐地区紧邻玛湖凹陷,区内百口泉组的油气勘探潜力巨大,但目的层储层相关特征认识模糊,阻碍勘探进一步深入。为了揭示红车拐地区百口泉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本文通过岩心观察、相关岩石薄片分析(普通、荧光以及铸体)、扫描电镜、物性以及试油等资料,对百口泉组储层岩石学特征、储集物性、孔隙结构以及储集空间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百口泉组岩石类型以砂岩和砾岩为主,百二段以中岩屑砾岩为主,百三段以岩屑砂岩为主;储集层属于低孔特低-低渗类,含油性同物性呈正相关关系;百三段储层孔隙结构好于百二段储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其次为次生孔隙和微裂缝,沉积微相和岩石组构对有利储层分布和储集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是储集物性较低的根本因素,胶结物以及沉积组分为后期溶蚀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古地貌控制有利储层平面展布,强烈挤压造成的异常压力和微裂缝有利于储集物性的改善。

关 键 词: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百口泉组  红车拐地区  油气勘探

分 类 号:TE12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