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杉木生物炭对水中啶虫脒和噻虫胺的吸附特性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acetamiprid and clothianidin in water by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biochar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BAI Jinlong;GUO Li;SHI Dongjin;CHEN Weiguang;CHEN Yuting;DING Jing;SHENG Guangyao;JIANG Jing(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zhou 215009,China;Hangzhou Kangliwe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Hangzhou 310011,China)
机构地区:[1]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苏州215009 [2]杭州康利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杭州310011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807413);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SJCX-180866)。
年 份:2020
卷 号:14
期 号:12
起止页码:3339-335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自然界中生物炭有多种产生途径,影响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为比较实验室和在自然条件下生成的生物炭的吸附性能,以杉木为原料,分别于马弗炉(700℃)和自然开放环境中制备了2种生物炭(分别标记为BC1和BC2)。运用氮吸附(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分析了生物炭的结构与性质,研究了其对2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ACE)和噻虫胺(CLO))的吸附行为,分别考察了初始pH、温度和共存离子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700℃下裂解制备的BC1吸附能力明显优于自然条件下制备的BC2。BC1对ACE和CLO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4.46 mg·g^−1和31.56 mg·g^−1,BC2对ACE和CLO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1.13 mg·g^−1和12.24 mg·g^−1。BC1和BC2对2种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分析结果表明,BC1的吸附较BC2存在更明显的3阶段过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结果表明,BC1对2种杀虫剂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BC2的吸附过程同时存在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BC1和BC2对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过程。随着初始pH的升高和离子强度的增加抑制了生物炭的吸附能力,相同浓度Na^+的抑制作用小于Ca^2+。以上结果可为水中新烟碱类杀虫剂的去除提供参考。
关 键 词:生物炭 啶虫脒 噻虫胺 吸附
分 类 号:X70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