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后‘非遗’”时代手艺新村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以潍坊杨家埠村为个案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ew Handicraft Village Construction in the“Pos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Era”:A Case Study of Yangjiabu Village,Weifa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荣树云[1]

Rong Shuyun(of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Arts,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Design,Jinan,Shandong,250300)

机构地区:[1]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出  处:《民族艺术研究》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社会转型与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15AG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年  份:2020

卷  号:33

期  号:6

起止页码:145-153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CSSCI、CSSCI_E2019_2020、NSSD、RCCSE、RWSKHX、普通刊

摘  要:21世纪初,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的传统村落旅游业的发展,成为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的一种社会现象与发展模式。这不仅是“遗产资源论”在乡村建设中的价值体现,也是“文化”振兴乡村的有效功能见证。但是,以“非遗”旅游业为支撑与以重构地方感为模式的手艺类新村建设,出现了文化主体的“缺场”现象,这将不利于乡村振兴的长效发展。因此,只有激发和调动起村民的文化自觉意识,提高村民的参与度,才能建构出符合乡村振兴核心价值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手艺新村。

关 键 词:“后‘非遗’”时代  手艺新村  杨家埠村  可持续发展

分 类 号:J026[艺术学理论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