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1979—2018年5—8月中国东北冷涡建立的客观识别方法及变化特征
Objective identification method and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theast China cold vortex from May to August of 1979—2018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HUANG Xuan;LI Dongliang(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n Forecast and Evaluation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Key Laboratory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Ministry of Education/Joint International Research Laboratory of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Change,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njing 210044,China;94608 Troops of PLA,Nanjing 211500,China)
机构地区:[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南京210044 [2]中国人民解放军94608部队,南京211500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2018YFC1507101、2018YFC1505602)。
年 份:2020
卷 号:78
期 号:6
起止页码:945-96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东北冷涡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天气系统,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Interim一日4次再分析资料,并改进现有的客观识别方法,将分析天气图的思路运用于对冷涡的客观识别中,检索出1979—2018年夏季(5—8月)516个东北冷涡过程。为了研究冷涡生成位置的差异,以45°N线为X轴,125°E线为Y轴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象限。结果表明:夏季东北冷涡生成位置以第2象限(西北部)最多,第4象限(东南部)最少,冷涡以向东移动为主。夏季东北冷涡的平均生命期为3.2 d,各象限生成的冷涡平均生命期有较大差异,第2象限最长,平均约为3.5 d;第4象限最短,平均约为2.9 d。72.1%的冷涡过程生命期少于4 d。夏季各月第2象限生成的冷涡频数均远多于其他3个象限,且具有很明显的逐月递减的季节内变化特征。东北冷涡的生成位置和频数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5月,1998—2007年偏北,2008—2018年偏南;6月,1980—1998年南移,2008—2018年北移,1993—2003年以偏东为主,2004—2018年以偏西为主;7月,1998—2010年北移,1985—2000年偏西,2005—2012年偏东;8月,2002—2010年偏北,2009—2018年偏东。就频数而言,特别是第2象限生成的冷涡,其年代际变化在季节内存在明显不一致,5月,1979—1985年冷涡偏多,1986—1992年冷涡偏少;6月,1979—1992年偏多,1993—2018年偏少;7月,1980—1991年偏多,1992—2000年偏少。
关 键 词:东北冷涡 客观识别 生成位置
分 类 号:P467[大气科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