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针刺干预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的生物力学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n biomechanical respons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intervention on 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许博洋[1] 杨晓龙[2] 庞小娟[1] 郭义[3,4,5]

XU Boyang;Yang Xiao long;PANG Xiaojuan;GUO Yi(Schoo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and Tuina,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1617,China;School of Sports and Health,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1617,China;School of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1617,China;Research Center of Experimental Acupuncture Science,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 301617,China;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Tianjin 300381,China)

机构地区:[1]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天津301617 [2]天津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天津301617 [3]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301617 [4]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研究中心,天津301617 [5]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381

出  处:《按摩与康复医学》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543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173204);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201910063002)。

年  份:2020

卷  号:11

期  号:24

起止页码:11-1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普通刊

摘  要:剧烈的运动训练可能会导致训练者出现以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为核心的肌肉软组织不良体征,严重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从目前的研究来看DOMS主要是由肌纤维在承受不习惯的重复活动或偏心收缩过程后发生的微小撕裂而引起的炎症反应介导的。针刺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一种常用外治法,通过生物力学和神经免疫学的双重调节机制,展现出良好的抗炎镇痛疗效。因此在治疗此类由运动型骨骼肌微损伤(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EIMD)所引起的肌肉软组织损伤具有一定疗效。但针刺的具体生物力学反应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骨骼肌细胞和胶原纤维的力学特性有关。本文就针刺干预运动型骨骼肌微损伤中的生物力学机制进展作一综述。

关 键 词:延迟性肌肉酸痛 针刺 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 生物力学 机制  

分 类 号:R874.5]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