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制革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铬污染来源及污染特征研究进展    

Progresses in Research on Sour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romium Pollution in Soils and Groundwater of Tannery Sites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徐腾[1] 南丰[1] 蒋晓锋[1] 唐余玲[2] 张文华[1,2] 石碧[1,2]

XU Teng;NAN Feng;JIANG Xiaofeng;TANG Yuling;ZHANG Wenhua;SHI Bi(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Clean Technology of Leather Manufacture,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Key Laboratory of Leather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5,China)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成都610065 [2]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

出  处:《土壤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802201)资助。

年  份:2020

卷  号:57

期  号:6

起止页码:1341-1352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2019_2020、IC、JST、RCCSE、SCOPUS、ZGKJHX、核心刊

摘  要:近年来,制革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的铬污染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通过分析制革工艺流程、废水和固废的性质及其处置的历史与现状,提出制革场地的铬污染源自含铬浴液和废水的滴漏以及固废和污泥的不当堆置与填埋。制革场地土壤铬污染以三价铬为主,六价铬含量相对较低,但部分仍远超国家标准限值。污染主要集中于生产车间、污泥存放点和废水排放点,场地表层土壤全铬远高于深层土,且污染时间短的场地土壤中有效态铬(交换态铬和水溶态铬)含量较高;而地下水中的总铬和六价铬,受土壤铬分布、污染时间、水文地质等多种因素影响。针对制革场地伴有酸碱和有机物污染的特点,进一步论述了有机物和土壤pH对铬在土壤中环境效应(迁移、形态转化和氧化)的影响,指出应重点关注有效态铬和六价铬的含量和形成机制。最后讨论了制革场地铬的环境风险防控主要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关 键 词:制革场地  土壤  地下水  有效态铬  六价铬

分 类 号:X53]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