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的药代动力学和在体肠吸收特性研究    

Pharmacokinetics and in situ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evodiamine lipidic nanoparticle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婕[1] 刘宏明[2] 陈云[1] 陈冉[1] 张景勍[1]

YANG Jie;LIU Hongming;CHEN Yun;CHEN Ran;ZHANG Jingqing(Chongqing Research Center for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16;Department of Pharmac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Nanchuan,Chongqing 408400,China)

机构地区:[1]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重庆高校药物工程研究中心,重庆400016 [2]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药剂科,重庆408400

出  处:《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基  金:重庆市社会事业与民生保障科技创新专项项目资助(cstc2017shmsA130028)。

年  份:2020

卷  号:51

期  号:6

起止页码:696-701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2019_2020、EMBASE、IC、JST、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研究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在体肠吸收特性。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并测量其粒径电位。雄性SD大鼠分别单剂量灌胃给予吴茱萸碱和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后(按吴茱萸碱计,质量分数为250 mg/kg),在预设时间点取血并采用HPLC法测定血浆样品中吴茱萸碱的含量,用DAS 2.1.1软件分析药代动力学数据;建立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研究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情况。结果显示,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和电位分别为180.10 nm和−17.90 mV。吴茱萸碱和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62.60±14.03)和(4084.31±17.21)μg/L·h,峰浓度分别为(163.40±13.27)和(616.90±21.04)μg/L。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在各个肠段的吸收均显著高于吴茱萸碱(P<0.05),且其在结肠的吸收优于其他肠段。其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45.10±6.08)×10^−5,(48.20±1.21)×10^−5、(22.10±3.18)×10^−5、(59.10±1.11)×10^−5和(90.00±3.85)×10^−5 s−1。其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有效渗透系数分别为(44.10±0.51)×10^−5、(17.21±0.77)×10^−5、(35.36±0.31)×10^−5和(40.33±0.34)×10^−5 cm/s。综上,吴茱萸碱脂质纳米粒增强了吴茱萸碱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提高了吴茱萸碱在大鼠体内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关 键 词:吴茱萸碱 脂质纳米粒 药代动力学 肠吸收 单向肠灌流  

分 类 号:R944] R969[药学类]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