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大黄鱼表面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变化分析  ( EI收录)  

Analysis Microbial Community on the Surface of Large Yellow Croaker(Larimichthys crocea) Based on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毛俊龙[1] 祁雪儿[1] 张宾[1] 水珊珊[1]

MAO Jun-long;QI Xue-er;ZHANG Bin;SHUI Shan-shan(Key Laboratory of Health Risk Factors for Seafood of Zhejiang Province,College of Food and Medicine,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22,China)

机构地区:[1]浙江海洋大学食品与医药学院,浙江省海产品健康危害因素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舟山316022

出  处:《现代食品科技》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1871);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8C200008)。

年  份:2020

卷  号:36

期  号:12

起止页码:27-35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EI、IC、PROQUEST、RCCSE、SCOPUS、UPD、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了探究茶黄素对低温贮藏大黄鱼表面附着的微生物组成的影响情况,本实验以空白处理和0.3mol/LVc溶液浸泡处理为对照,采用0.3 mol/L茶黄素对冷藏和冻藏大黄鱼分别进行浸泡处理,通过对大黄鱼表面附着微生物提取及高通量测序分析,获得不同处理样品中微生物组成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黄鱼样本中有效序列范围为22879~55910条,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范围为28~49,其中以采用Vc浸泡处理后冻藏大黄鱼OTU数最低。实验组的Chao1值、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与空白处理组相比均有明显变化,其中Shannon指数分别下降17.80%和13.79%,Simpson指数分别上升50.80%和71.72%,表明茶黄素对大黄鱼表面菌落多样性和丰富度具有显著影响。经过茶黄素处理后,大黄鱼表面菌落分布发生了变化,冷藏条件下的大黄鱼表面的类香味菌属、嗜冷杆菌属、黄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占比从20.55%、11.02%、7.38%均下降到1%以下,冻藏条件下的不动杆菌属等菌属生长受到抑制。以上结果说明,茶黄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对脂肪含量较高的大黄鱼表面微生物菌落组成有一定的影响,可以抑制部分菌属生长,延长大黄鱼贮藏时间。研究结果可为大黄鱼品质保障、复合生物保鲜剂的开发等提供基础参考。

关 键 词:大黄鱼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

分 类 号:TS254.1]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