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SHI Da;ZHANG Jianbo;YANG Chennian;QU Jiangshan;LI Shaopeng;LI Huiquan;HE Fayu(School of Resources and Civil Engineering,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819,China;Key Laboratory of Green Process and Engineering,Institute of Process Engineering,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Beijing 100190,China;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Hydrometallurgical Cleaner Production Technology,Beijing 100190,China;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Beijing 100049,China;China Minmetals Corporation,Beijing 100010,China)
机构地区:[1]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19 [2]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绿色过程与工程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0 [3]湿法冶金清洁生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100190 [4]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5]中国五矿集团总公司,北京100010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9YFC1904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804293,U1810205);固废资源化利用与节能建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SWR-2019-005);中石化合作企业横向资助项目(419035-3)。
年 份:2020
卷 号:26
期 号:6
起止页码:1-1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AJ、CAS、IC、JST、RCCSE、ZGKJHX、普通刊
摘 要:煤气化技术是我国现代煤化工的基础,该过程将煤中有机物转化为化学品,无机物以气化灰渣形式外排。目前煤气化灰渣主要以堆存为主,造成严重的环境和水体污染。在对煤气化灰渣进行消纳处理过程中,因内部含有大量的未燃碳,使其在建工建材等规模化利用途径受限。当前的国内外碳、灰分选方法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基本处于实验室研究和半工业试验阶段,因存在成本高、分选效率低等问题,未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碳灰分选效果受煤气化灰渣的矿相组成、物相成分、粒度分布、微观形貌等因素影响,不同类型气化渣需要采取不同的分选工艺,进而实现碳灰的高效分离。结合煤气化灰渣脱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煤气化灰渣脱碳的主要工艺技术和装备,多角度阐述了煤气化灰渣碳、灰组分的主要分离方法,并进一步总结对比各分选方法的工艺特点和不足。分析了各技术在煤气化灰渣脱碳分选应用的发展趋势,指明了研发绿色、高效、低成本的新型浮选药剂,解决煤气化灰渣灰分吸附罩盖问题,开发针对细粒级煤气化灰渣脱碳的分选工艺与装备,实现脱碳分选产品的高值化利用,是当前煤气化灰渣脱碳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 键 词:煤气化灰渣 脱碳 浮选 分离 资源化利用
分 类 号:TQ536] X7]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