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山东省莱州曲家金矿区原生晕立体地球化学模型及对元素迁移和深部找矿的启示  ( EI收录)  

A Study of Geochemical Modeling of Primary Halos in the Qujia Gold Deposit,Laizhou,Shandong Province,and Its Revelation for Migration of Elements and Deep Prospecting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杨德平[1] 于学峰[1] 王林钢[2] 熊玉新[1] 刘鹏瑞[1] 舒磊[1] 宋英昕[1] 朱学礼[2] 牛志力[1]

YANG De-ping;YU Xue-feng;WANG Lin-gang;XIONG Yu-xin;LIU Peng-rui;SHU Lei;SONG Ying-xin;ZHU Xue-li;NIU Zhi-li(Shando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Gold Mineralization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Shandong Key Laboratory of Mineralization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Utilization in Metallic Minerals,Jinan,Shandong 250013;Shandong Gold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Co.Ltd.,Laizhou,Shandong 261400)

机构地区:[1]山东省地质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金矿成矿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13 [2]山东黄金地质矿产勘查有限公司,山东莱州261400

出  处:《地球学报》

基  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C0600600)资助。

年  份:2020

卷  号:41

期  号:6

起止页码:899-918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S、CSCD、CSCD2019_2020、EI、IC、JST、RCCSE、SCOPUS、WOS、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与热液活动有关的矿床多数伴有原生晕的形成,其本质是元素的迁移和扩散,原生晕成分分带和浓度分带特征的研究对于找矿有重要意义,而立体地球化学建模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的原生晕研究方法。曲家金矿和招贤勘查区北部位于胶东焦家金矿带中段,为新城金矿和马塘金矿向深部的延伸。曲家金矿矿体赋存标高–607~–1466 m,最大勘查深度1600 m,招贤勘查区矿体赋存标高–1330~–2170 m,最大勘查深度2268 m,在这一地区开展原生晕立体地球化学建模研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采集了曲家金矿南部腾家矿段的33个钻孔和西侧相邻的招贤勘查区的6个钻孔的1130件岩心样品,分析测试了34个元素,用Micromine软件建立了原生晕立体地球化学模型,建模标高0~–1810 m。模型显示Au、Ag、Cu、Pb、As、Sb、Bi、Hg、Mo、W、S、Co、Ni、V、Cr、Ba、Sr、Cl、F、Se、Fe2O3、K2O、CaO、MgO等元素高值区域主要沿焦家断裂带分布,表明这些元素的迁移富集由成矿热液沿断裂破碎带活动引起,其中Ni、Co、Sb、Ba、F等元素趋向在断裂带较深部位富集,而K2O则趋向在较浅部位富集。Au、Ag、Cu、Pb、Zn、Bi、Hg、Cd、Se、Mo、W、S、F等元素在垂向上也有较明显的迁移和成晕现象。同时发现原生晕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复杂性,研究认为成矿元素在成矿带轴向和垂向上的迁移扩散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成矿部位、成矿热液中元素浓度、热液的温度压力、围岩化学活性和可渗透性等。元素的扩散及原生晕的形成除与热液对围岩的蚀变作用、金属纳米粒子被地气携带上升有关外,可能还与成矿作用过程中形成的金属气态络合物、气态水合粒子的迁移有关。元素垂向扩散形成的原生晕能够达到近地表部位,这对于穿透性地球化学和原生晕找矿机理研究有重要意义。利用模型确定了新的深部找矿靶区和找矿方向。

关 键 词:山东  焦家金成矿带  曲家金矿  原生晕 立体地球化学模型  

分 类 号:P632]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