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忘记密码

期刊文章详细信息

小麦||蚕豆间作提高间作产量的优势及其氮肥响应    

Wheat and faba bean intercropping to improve yield and response to nitrogen

  

文献类型:期刊文章

作  者:任家兵[1] 张梦瑶[1] 肖靖秀[1] 郑毅[1,2] 汤利[1]

REN Jiabing;ZHANG Mengyao;XIAO Jingxiu;ZHENG Yi;TANG Li(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Yunnan Open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

机构地区:[1]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650201 [2]云南开放大学,昆明650201

出  处:《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6061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2002007);云南省科技人才与平台计划(2019IC026)资助。

年  份:2020

卷  号:28

期  号:12

起止页码:1890-1900

语  种:中文

收录情况:BDHX、BDHX2017、CAB、CAS、CSCD、CSCD2019_2020、JST、RCCSE、ZGKJHX、核心刊

摘  要:为探明小麦||蚕豆间作体系种间互补和竞争与产量优势的关系及其氮肥响应,为豆科禾本科间作最佳氮素管理提供指导,本研究通过为期2年(2015—2017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在不施氮(N0)、低氮(N1,90 kg·hm−2)、常规施氮(N2,180 kg·hm−2)和高氮(N3,270 kg·hm−2)4个施氮水平下,研究小麦||蚕豆间作的产量优势及其相关种间关系。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两年的间作小麦产量平均显著增加23.50%,单、间作蚕豆的产量均维持在4000 kg·hm−2左右,土地当量比均表现为N0>N1>N2>N3>1的趋势,系统生产力平均达5023 kg·hm−2。与单作相比,间作小麦和蚕豆的花后干物质累积比例、干物质转移率和贡献率均不同程度增加,增幅随着施氮量增加而降低。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的种间相对关系指数均表现出明显的互利效应,相对种间竞争强度在低氮水平为种内竞争,常规氮和高氮水平为种间竞争;蚕豆的种间相对关系指数则表现出竞争效应,相对种间竞争强度表现为种内竞争。较蚕豆而言,小麦的相对种间竞争力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竞争优势,在种间竞争力为0.6292时可获得最大的间作体系混合干物质量16093 kg·hm−2。综上,小麦||蚕豆间作降低了低氮水平下的种间竞争强度,扩大了小麦的互利效应和竞争优势,增加了间作作物的花后干物质累积比例以及干物质贡献率,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产量优势。

关 键 词:小麦||蚕豆间作  种内竞争 种间竞争 种间互补  间作产量优势  施氮水平

分 类 号:S512.1] S643.6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版权所有©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 渝B2-20050021-7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